刘清海、汉族,出生在中国定窑遗址野北村,自幼喜欢陶瓷、绘画,野北窑定瓷品牌创始人,现任河北御尧陶瓷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艺术总监,中国曲阳定瓷协会会长,中国定瓷守艺人,河北省人大文化促进会理事,河北美院客作教授,河北古陶瓷学会会员,河北省文化产业协会会员,河北省旅游促进会会员,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会员,河北省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2020年被认定为定瓷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中国传统制瓷珍品——定窑
定窑,是中国北方白瓷的中心,始于唐,为邢窑的后继者,在五代时期就已经发达。以往文献多记载窑址在河北正定,1938年在河北省曲阳县涧瓷村发现古窑址。近年又多次发掘调查,发现了最下层堆积着晚唐的破片;中层的是五代时就已大量生产;最上层为印花、画花的薄瓷片,是属于北宋中期以后,在政和、宣和年间。这些薄瓷片,胎质坚致,釉泽莹润,花纹优美,确是很精进的品种;且有些是官窑性质的,如”尚食局、禁苑、奉华、官”等胎上刻字破片的发现,便可证明。另在西燕山遗址发现粗瓷片的堆集,以及各地普遍发现的定窑瓷器及破片,又能证明定窑在北宋早期以后,也曾大量烧造民间使用的瓷器。定窑以烧造白瓷为主,也烧颜色釉,如红定、紫定和黑定等。根据《君友会-新民窑》记载,定窑,从北宋起,地位增高,各地仿制者颇多。在定窑本身概念中,就孳乳出各种名称,单就白定一种,就有土定、粉定之分。土定,有瓦胎和陶胎两种。瓦胎为淡赤色的土质,陶胎为白土而略黄,质皆松,体较厚;袖色白色中闪黄或闪赤,容易剥落,或有大开片,是原始的及民用的定器。粉定,是进步的及官用的定器,有陶胎和瓷胎,胎质致密而体薄,釉色纯白如牛乳者,或带淡赤色,釉中往往有刷纹,釉面凝聚,如有泪痕。
由于定窑的风靡与流行,其造型、装饰、烧造方法为各地瓷窑所仿效,北宋年间各地纷纷仿制定窑。这就诞生了“土定”“新定”“北定”“南定”“粉定”等仿器。许多地区的产品质量不逊于河北曲阳。定窑对我国后世的制瓷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名扬天下的景德镇深受其影响,北京龙泉务窑、山西平定等形成了定窑系;埃及、欧洲、东南亚的文物遗址中都有定瓷的遗物。
生于定窑遗址村,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定窑遗址位于曲阳县涧磁村、野北村及东、西燕川村一带。该县曾属于定州管辖,故称定窑。定窑是中国北宋时期五大名窑(官窑、哥窑、汝窑、钧窑、和定窑)之一,以生产优质白瓷著称于世。定瓷窑址规模最大、最集中的窑场在涧磁村北一带,瓷片、窑具、炉渣、瓷土等堆积仍很多,有13处高大堆积,最高的堆积达15米。经调查和试掘,取得了重要收获。从遗址地层叠压关系看,遗址分晚唐、五代和北宋三个时代。定窑遗址是中国制瓷历史的缩影和重要见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考古价值。
刘海清1978年生于曲阳县灵山镇野北村,他不是出生于定瓷世家,父母都没制作定瓷。但他家就在野北村定瓷遗址上,童年时经常到定瓷遗址上去玩。他的“玩具”往往是一堆瓷泥、瓷土,也就是从童年开始,他便与定瓷为伴、与泥土为伍,一直到如今。
少时结缘,青年学艺
1996年毕业后刘清海,考上了保定工业学院,毕业后分配到石家庄工业出口公司工作,本来可以当一名工人,留在省城生活。刚进厂上班时,他感到很新鲜,那时业余他还跟着石家庄市国画大师李文国学习过绘画,由于在这家企业发挥不出自己的特长,工作了一年后的刘清海只得放弃,又回到家乡野北村创业。回村后,他搞过运输,也和别人合伙开过煤厂。在这些时间,结婚成家后,他和妻子一起在村中开了一家大型家电超市,生意很红火,小日子过得富足而平静。但从小热爱艺术的刘清海,如果这样衣食无忧的生活一辈子,这样的人生会留下许多的遗憾。
于是他又想起童年玩过的定瓷,1999年的春天,他到燕川村的一家定瓷厂办事,办完事到工作室转弯,看到了几名定瓷艺人正在拉坯,那一团团的泥巴,在窑工们的手中转上几圈,就变成了一件精美的瓷器,这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他看的如痴如醉,竟然忘记了回家,直到天黑了才骑自行车向家赶。那次的经历,真是收获良多,受益匪浅。
自从有了这次的经历,刘清海就放下手头的生意,让妻子打理电器店,开始拜定窑的传统艺人为师,系统学习定瓷的制作。这时他已经快30岁了,妻子劝他别学了,这般年纪怕是学不成。可刘清海不信这个邪,他生就的倔脾气,先从拉坯一点点学起,然后学习瓷器造形设计和刻花。由于他为人和蔼,踏实肯学,通过老师傅的口传心授,加上自己的勤奋好学,蕴藏在刘清海骨子里的那份艺术天分便渐渐发挥出来。于是他又把学过的国画这一技巧充分运用到定瓷的装饰上,让笨重的瓷胎,有了含蓄、细腻、富于变化的线条,让定瓷有了生动鲜活、舒展饱满、刚柔兼备的装饰图案。学会制作定瓷制作的刘清海,天天钻在工作室中,抱着一个个瓷胎,用手中的刻刀一层层、一波波荡漾开去,显现出跳动的生命力,让这个沉静清雅的定瓷世界多了许多动感。
成立工作室,精益求精
2014年的春天,怀揣着定瓷之梦的刘清海,在野北定窑遗址旁边,自筹资金建起了一座四合院,起名清泉定瓷小院。有了这个清静之地,他建起了定瓷陶艺工作室。每天早早来到定瓷小院,和泥拉坯,便更能沉浸在定瓷世界中,在“土”与“火”的交融中,丈量着现实与“天人合一”之间的距离。
经过近20年学习定瓷艺术的历练,让在艺术之路上苦苦探索的刘清海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心境。他说,“自从喜欢上了定瓷,可以说瓷中有我,我中有瓷,这辈子也离不开它了。一天不和瓷器交道,就像生活中少什么东西似的。看到亲手设计制作的瓷器一件件呈现在面前时,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心里别提有多兴奋。”本就言语不多的刘清海,只要一工作,就能集中精力和智慧,专心致志地埋头钻研。因为定瓷从开始设计、拉坯到烧制成品,需要耗费半个月以上的时间,成功率还特别低,定瓷的釉色又像一张白纸,不能有一点点脏东西,十几道工序都必须是认认真真的,因此,刘清海对每一件定瓷作品都充满了感情,精益求精。
建厂生产,成立协会
2016年,他建设了厂房,购置了窑炉、拉坯机等设备,组织了五六个人的队伍,开始步入正轨。生产中他紧紧盯住关键环节——“烧成曲线”。比如,在同一温度上持续停留时间不同,烧成效果就不同。“古代有一种专门掌握火候的窑匠,善于观察火焰颜色判断温度,掌握好烧窑时间,这种工匠非常受欢迎。”同时,他又抓住釉料配方这一核心竞争点,研究古瓷片,寻找新材料,反复试验,一遍又一遍调整配方,研发出了象牙白、葡萄紫、柿子红、墨黑……等颜色定瓷釉,不断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这么好的东西,外界却不知道,刘清海为此而忧心。他多方奔波,宣传推介。2017年,他把坐落于野北村内的一所清代祖宅改成野北窑定瓷研究所,打造了集旅游、观摩、创作、体验于一体的定瓷艺术基地,吸引了中央美院、景德镇陶瓷学院、河北美院、河北政法大学师生和各地游客光临。2016年,他发起成立了曲阳定瓷协会,目前已有75家入会,并组织参加了唐山瓷博会、陕西文博会、山东博览会、广东广交会、河北文博会、扶贫捐款等活动。
经过二十余年的探索、实践和创作,刘清海定瓷烧制技艺臻于成熟。《紫定窑变壶》荣获2017年“中国历史名窑名品展暨当代陶瓷名匠作品交流展”金奖。《紫定吉祥如意组合》在第七届河北省特色文化产品博览交易会网络人气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黄定龙首净瓶》荣获“中国历史名窑名品展暨当代陶瓷名匠作品交流展”铜奖。《美人瓶》《梅瓶》被河北美院收藏。2019年,刘清海的曲阳野北窑定瓷商标被列为燕赵老字号保护名录项目。2020年,刘清海注册了“野北窑”定瓷文化创意基地。同年,刘清海评选为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定瓷传统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