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筑思想首页 频道列表

古建油漆代表性传承人李海先:守住技艺、手手相传

2021-04-30 09:37网络14500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还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故宫、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黄鹤楼……他让这些古建文物还原生机与魅力,区总工会专访北京市园林古建工程公司古建油漆代表性传承人李海先,一起来看他的故事。


  01、与古建修复的奇妙缘分


  1979年,18岁的李海先拜师古建专家油作大师刘玉明,从学徒工算起,从业已整整42年。数十年来,李海先和自己的油饰队伍走遍了大江南北,哪里有古建,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如今,李海先已成为北京园林古建工程公司的油作匠人,他技艺精湛,精益求精,已被评为“北京市油漆彩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一。


  在2019年北京世园会园区,有两座独特的仿古建筑——永宁阁和北京园。古建最怕“水”,为此,项目建设者设立了一个20人的维保团队,作为非遗传承人的李海先为带队人,时刻在园区内“备勤”。白天,李海先带着工人巡查,一旦发现任何问题,晚上立即着手修复,让一砖一瓦一木都充满古韵,让游客能体会到中国古建的繁复之美。


  李海先和古建行业颇有渊源,他的父亲是一名瓦作工匠,从小便到各种古建修缮地方看着父亲干,听着父亲讲,耳濡目染地受到父亲的影响,可以说从小便入了“行”。油漆对人的身体危害极大,长时间接触会引起皮肤过敏,但李海先从接触油饰工作开始,并没有像其他师兄弟一样有很大的反应,用其师傅油作大师刘玉明的话说,李海先就是“祖师爷赏饭吃”,天生干这行的“材料”。


  02、成功没有偶然更没有理所当然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让李海先记忆犹新的是,他刚开始当学徒工的时候,和老师傅们外出干活,当时和他一起的几个学徒都穿上工装,而师傅们有不少就穿了一件白衬衫,要知道,从事油饰工作,油漆很容易沾到衣服上。第一次干活,师傅们的技艺就让他大开眼界,从开始到结束,师傅们的白衬衫没有沾到一点漆,反观学徒们的工装,全身沾满了油漆。


  为提高自己的油饰技艺,李海先每天下班后都主动加班干到半夜12点,只为了能让自己的技艺比昨天熟练一点、提高一点。


  成功没有偶然,更没有理所当然。李海先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让他在日后的工作中进步飞快,把已失传的扫金、拨金、泥金、扫青、扫绿等整理为工艺流程,并成为行业内知名专家。


  出名后,李海先没有“吃老本”,而是选择继续学习。古建修缮行业除了油饰还有木作、瓦作、彩绘、雕刻等不同工作,虽然李海先的油饰实操技艺已经炉火纯青,但其他工种并不精通,为此,他买来了大量书籍,白天干活晚上看书。就这样,他被公司提拔为项目经理,带领团队独立负责古建修缮项目。


  03、守住技艺手手相传


  通常我们理解的油饰工人,拿个油漆桶、拎着大刷子一点点刷,其实不然,真正从事油饰工作的工匠,都有一个大的工具箱,里边包含了近百种工具,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工具使用。


  除了工具,工作步骤也非常繁琐,李海先介绍,油饰工作的第一步,叫“砍活”,就是使用工具把物体器物最初的外层漆先祛除,这个活最起码要练习2-3年,用力太轻,外漆下不来、用力太重,漆下来了但是可能会破坏文物的内部结构。如果采用大漆工艺,根据气候、温度、湿度综合考虑,前前后后还要刷50多遍漆。


  由此可见,需要花费很多精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油饰工匠,这些原因也导致了古建行业人才青黄不接,成为油饰技艺传承的大难题。李海先近些年都没有收过徒弟,但每年坚持为学校、行业的企业职工授课数十次,他说:“手艺等于‘守’艺,我会一直坚持把这个事做下去,守好这门技艺,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习,我绝对没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观点,只要愿意学,我会毫无保留手把手地去教。”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推荐更多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