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筑思想首页 频道列表

赖伟华:清远手艺人,千锤百炼打铁人!

2020-11-11 09:48清远日报5117

  墙面被煤灰铺满,颇有年代感的风箱火炉,依然发出“扑哧,扑哧”的声音。伴随着声音把风灌入煤炉,炉火窜起火苗,把站在炉旁赖伟华的脸映的通红,赖伟华是英德大湾镇拱北里,仅有的3个铁匠师傅之一。1997年,由于父亲眼睛视力不好,他就从父亲手中接过了铁锤。从那时起,他在风箱前一站就是22年,子承父业,风箱前一站就是22年。


  赖伟华的铁铺操作间因为常年的烟熏火燎而显得昏暗古旧,一口风箱火炉、一个铁砧台、一盘淬火水和一架砂轮机把不到20平方米的铺子挤得满满当当,各式铁坯、工具和半成品、成品铁具堆了一地。


  大湾镇拱北里一间简陋的店铺里,墙面被煤灰铺满,赖牛、赖伟华俩父子在搭档打铁。


  赖伟华的家里最早打铁的是祖父。后来,赖伟华父亲赖牛子承父业,并创下了“牛记”铁铺。“以前农具需求量大,我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帮父母打铁。”由于打铁铺生意红火,当时正在上学的赖伟华每天放学回家都会帮忙抡小锤、燃炉等,由于从小耳濡目染,赖伟华对打铁手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一直跟父亲学习。


  1997年,由于父亲赖牛眼睛视力变差,对淬火的把控不好,赖伟华就从父亲手中接过了铁锤,与母亲搭档,在风箱前一站就是22年。


  打磨是打铁流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


  打铁既是一个技术活,更是一个体力活


  “打铁的人”自己先得成为“铁打的人”,经得住千锤百炼。


  在赖伟华身上,最能体现打铁岁月痕迹的就是他手上厚厚的茧。“最开始打铁时,经常磨出手泡,甚至磨穿。四溅的花星,也会烫到手臂与脚,后来打多了,就慢慢习惯了。”


  赖伟华将柴刀铁坯放在燃炉上烧。


  打铁这门手艺,在外人看来,不过是加热、锻造……一次次重复直到成型。而在经验丰富的赖伟华看来,材料的可锻性、锻造的火候、锻打位置等都是有讲究的。


  “打铁既是一个技术活,更是一个体力活。”赖伟华说,打铁需趁热,铁块在火炉里烧得通红后,要迅速拿出来捶打,稍微一凉就打不动了。一块铁块经过打薄、淬火、打磨等多个步骤后才能成型,其中光是淬火敲打就要经历六七次试炼。


  “最关键是对淬火的把控,否则刀口就容易卷。”这是赖伟华多年的经验心得,也是决定打铁师傅口碑的一道工序,更是赖伟华打铁生意能坚持近几十年的主要原因之一。


  赖伟华将加长的锄头用焊机固定,电焊也是必须掌握的技能。


  赖伟华因打铁手艺精湛广受欢迎。为此,英德有不少邻近的村民需要铸造铁具,都会来到大湾找赖伟华打造。“村里村民所用的农具多出自赖伟华手艺,还有很多人慕名前来的。”家住附近的李婶说道。


  由于赖伟华22年如一日秉承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牛记”铁铺出品的铁具也赢得了口碑,出自他打铁铺的农具驰名英德。


  不希望儿子继续从事这一行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手工业也慢慢消失。电锤替代铁锤,风箱换成了电风机,现代的技术正在慢慢取代传统的手工业。在打铁行业最兴旺的时候,大湾镇拱北里曾有10家打铁铺,而如今,只剩下3家了。


  每逢大湾镇墟日,赖牛都会带着一箩筐的铁器刀具到大湾旧街上摆卖。


  “时代是进步,打铁这门手艺因为效率不高,最终会被淘汰。”赖伟华说,如一把柴刀,需要经过打薄、淬火、打磨等多个工序,到最终成品,往往需要近1个小时的时间,而赚取的钱只有20块左右,“一个月收入大概几千元,对比起外出打工,打铁更要耐得住寂寞。”


  中午过后,赖牛将没卖完的铁具收拾好拉回家。他们数代人在这里居住,靠打铁养活一家人。


  出于好奇,赖伟华读5年级的儿子偶尔也会跟着他学打铁,但他却不希望儿子继续从事这一行业。因为在他看来,打铁行业迟早会被淘汰。但赖伟华母亲贺柱莲却不是这么认为,“这是养活了3代人的手艺,我希望孙子能学会,不做这行也行,但不要让这门手艺失传了。”


  对于母亲的话,赖伟华只是笑了笑,继续捶打手中的柴刀。“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不断从铁匠铺里传出后,又慢慢消散。


  赖伟华与母亲贺柱莲搭档打铁。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推荐更多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