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筑思想首页 频道列表

杨玫:以非遗绳结艺术,传承千年“中国情结”!

2020-05-21 15:31玉石第一课堂6351

  探寻匠人精神,致敬中国传统文化。近日,在玉麒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拜访了非遗古法编织手艺传承人杨玫女士。


  绳结,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结。


  “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绳结艺术可追溯至远古结绳记事的历史,随着时光流转,演变成了一种装饰手艺。


  它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作为一种传统艺术,绳结技艺也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


  走进“圆来珠宝艺术馆”,立即被一种古朴雅致之美深深吸引,各式各样的绳结艺术品和珠宝玉石陈列有致,熠熠生辉。


  正对杨老师工作台的线圈摆放架格外显眼,五彩斑斓的线圈本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再仔细一看,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经过精心设计,充满了浓浓的艺术气息。


  杨老师致力于古法绳结艺术、宫廷朝珠与十八子研究制作已经多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从最初的兴趣爱好者到如今的文化传承人,这项技艺早就融入了她生活的点点滴滴。


  一切坚持都源于热爱


  杨老师从小痴迷手工,她说自己的启蒙老师应该是奶奶。小时候,经常看到奶奶做针线活,或是用各种绳子编织出美丽的造型。


  出于喜欢和好奇,就慢慢开始跟着学,当自己成功编织出好看的造型时,那种兴奋雀跃之情难以言表,由此激发起杨老师对手工艺浓厚的兴趣。


  后来的成长之路,杨老师也一直没有离开绳结艺术。在重庆大学求学期间,她就开始编织各种绳艺饰品赠送给老师和同学们,也尝试在网上销售一些手工饰品。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做这些似乎效果甚微,大家并没有意识到“传统手工绳艺”的珍贵,并不是很理解“手工”背后那一颗赤诚之心。


  以至于毕业后杨老师想选择继续学习古法绳结,家人也并不支持,他们问她:“手工艺比较繁琐,很耗费时间和精力,而且反复做一份工作也很枯燥,你能够坚持吗?”她毅然回答:“再难也会坚持下去”。


  第六届巴渝民间艺术节创意设计展获奖作品


  带着满腔热情,杨老师去了北京求学,师承非遗古法绳结传承人,学习古法编织手艺。每当制作出一整套宫廷精品绳结时,那种成就感让杨老师真正以作为一名职业编绳师为豪。


  让绳结艺术走进现代生活


  杨老师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在北方学习期间,她一直尝试将重庆的特色也融入到绳结艺术中来,让它走进现代生活。于是,学成归来后,重庆圆来绳结艺术馆应运而生。


  一座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总会孕育一些充满艺术渴望的人。杨老师说:“重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给了我很多灵感,丰富了我对艺术的见解”,她非常享受一根绳变成一个个“结”带来的快乐。


  一团线绳在杨老师的巧手下“生”出了花儿,“长”出了型儿,变成一个个有温度的现代艺术品,精美绝伦。


  当然,除古法编织手艺传承人这个身份以外,不得不提杨老师的另外一个身份--故宫藏品朝珠十八子复刻师。


  在清代宫廷影视剧中,常常能看到帝后或达官贵人都会佩戴一串长珠子,叫做朝珠,他们手里或衣服上挂的一串短珠子,叫做十八子。这些珠串不仅是皇室贵族的装饰品,更是权力地位的象征。


  这些珠串精巧别致,让人过目难忘,任时光流转,大家依然十分追捧,都拜倒在它们的奇光流彩之下。


  通过不断地观察思考和总结,杨老师结合现代审美进行创新,延伸历史文化之韵,传承古法绳结之美,将珠串艺术与绳结艺术发挥到了极致,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靓丽的风采。


  古法指尖艺术,传承匠人之心


  一切美好事物的背后,都是有人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中国绳结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在开始时,很多人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想要成立一个这样的古法绳结艺术文化馆困难重重。


  但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难住一颗想要传承中国文化的心,杨老师刚回重庆时,遇到很多问题都只能靠自己解决,为了理清文化脉络,她跑遍了重庆方志馆,查阅各种相关资料。


  她的努力和坚持得到了江北区政府的认可和支持,功夫不负有心人,“古法绳结艺术”在重庆落地生根。


  热爱传播中国绳结文化


  杨老师乐于传播绳结文化,经常参加一些活动讲解绳结艺术,让更多的人接触到绳结与串珠文化,她的“学生”很多,有大到六七十岁的老人,也有小到六七岁的孩子。“因为热爱,所以再苦再累做起来也开心”,这就是杨老师的“匠心”。


  随着社会进步,文化复兴,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这项“手工艺”,很多外国朋友也来找杨老师学习,通过参加政府主办的各类文化宣传活动和系列讲座,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传承创新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


  “当下,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绳结技艺逐渐退出艺术舞台”,杨老师说,以前都是口传心授,根本没有文字记载,随着老一代手工艺人的离世,绳结技艺逐步走向消亡,所以更加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传承创新,开辟一条新的路径。


  传统的东西不怕时光的推敲,而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开发出现代的绳结技艺,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单纯延续,也更多地融进了现代意识的巧思,使绳结成为更为美观大气的艺术品,有着更加多元化的美好寓意。


  杨老师说:“在保留传统工艺原有的基础上,我们传承人在创新设计上要跳出正常思维,敢想,敢尝试,只有不断挑战自我,才能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佳品。”她正在通过个人的努力,用创新的方式来传承这项古老的技艺,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保护传承这项艺术文化。


  古法绳结艺术:千年情结,万种风情


  千年之前,“上古结绳而治”,千年之后,通过现代文明的手法,打出古老手艺的新生,幻化出万种风情。


  谈到这几年的收获和绳结艺术的未来,杨老师说:“最大的收获是见证了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这项艺术,希望在将来,每个人手拿一根绳,都可以编成结,将中国绳结艺术永续传承。”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尊重历史,尊重工匠,这也是玉麒老师的一直以来所秉承的理念,作为杨老师口中的“我们这一代人”,玉麒老师对这种文化传承的意义和责任感深表认同。


  因此,接下来黄玉麒珠宝将与杨老师携手并进,共同推出古法编织艺术手串及宫廷系列珠宝首饰,共同传承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用绳结艺术将生活之美展现给所有人。


  古法绳结艺术早已成为杨老师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岁月风云变幻,我自初心不改”,在未来的日子里,很幸运黄玉麒珠宝能和杨老师一起,共同将这种匠人精神和非遗文化传承下去!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推荐更多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