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筑思想首页 频道列表

旗袍制作技艺传承人王明明:传统+时尚是永远的潮流

2020-02-05 16:19不言堂4929

  王明明,胜芳旗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专门制作京派和海派旗袍,自己设计的款式达到了几百种。王明明16岁时到天津一家服装学院系统学习旗袍制作技艺,学成回来后,在家人的资助下在古镇创立了“大明旗袍店”。最初需要妈妈的指点和帮助,但两三年以后,王明明开始独当一面。


  王明明看来,旗袍能够重返我们的视野,不是作为舞台上的表演时装,也不是博物馆的文物,而是作为实实在在的日常服装,回到我们生活中,很令人欣喜。


  “小时候就爱看我妈妈做旗袍,觉得特别漂亮”,王明明笑着说。她的母亲王大爱年轻时也是远近闻名的巧手。耳濡目染,王明明从小就喜欢传统手工服饰。而她最喜欢的,就是旗袍。每个女孩都有一个公主梦,而她的梦里不是洋娃娃,而是五彩的布料和各式各样的旗袍。每当母亲做起旗袍,她都会在一旁观看,有时还会提出自己的观点。渐渐的,母亲惊讶的发现,这个小女孩对美有着独到的见解。鉴于女儿的“天赋”,母亲便将自己的手艺悉数传给她,希望她将中国传统服的制作技艺传承下去。母亲做衣服剩下的边角料,王明明都会拿过来捣鼓,做成“旗袍”。比例不对称,针脚不整齐……那些问题多多的作品,是王明明梦想的开始。


  胜芳是一个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镇,传统习俗保留较好。每到过年或者婚嫁大事,当地的女性无论是新嫁娘还是宾客,都会穿旗袍以示隆重。因为精湛的技艺和新巧的样式,渐渐的,王明明的旗袍店在胜芳有了名气。


  走进王明明的旗袍店,仿佛置身于艺术品展览馆。一件件制作考究、用料精良的旗袍无不展示着东方韵致。无论是端庄华贵的京式旗袍,还是简洁淡雅的海派旗袍,王明明都能手到擒来。


  成就一件旗袍,样式、面料、工艺缺一不可。什么样的材质适合什么样式,她都烂熟于心。桑蚕丝,纯色加刺绣,更能体现女性的柔美。丝绸,适合做传统旗袍。每隔一段时间,她都要亲自去苏州挑选布料。“要不断接收新的信息,才能引领时尚。”王明明说。


  传统+时尚是永远的潮流,王明明在引领潮流的同时,弘扬了传统服饰文化。现在对于王明明来说,做旗袍不仅仅是完成儿时的梦想,更是传承和创新,她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穿上旗袍,去展现东方女性的魅力。


  旗袍的发展,从清末至今,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经历了很多坎坷和变迁。旗袍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它特有的魅力一直吸引着大家。东方女性的身材和西方女性不同,时尚审美观念也不一样。近现代西方女性穿衣服追求的是一种性感,但东方女性更倾向于含蓄柔美。西方女性肩膀较宽,臀部也较宽大;东方女性削肩,有的平胸、细腰、圆臀等,这种身材穿着旗袍恰好显示出特有魅力。因为腰比较细,臀部比较宽,东方女性穿着旗袍,从正面看,整个造型形成一个X形;从侧面看,形成了一个S形,尽展东方女性的曲线美。


  王明明表示:“旗袍的搭配也非常丰富。当年宋美龄穿着旗袍走在国际舞台上,将旗袍和西方裘皮大衣搭配,或和西装搭配,日常还与毛线衣搭配,非常灵活。”


  2018年5月,王明明受邀参加了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部组织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习培训”,她设计的旗袍在走秀中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同年9月举办的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联展暨廊坊特色文化博览会上,王明明也受邀在非遗服饰秀上展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六件颜色款式各异的旗袍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一件夏款宝蓝色立领旗袍上绣了典型的中国吉祥图样“凤穿牡丹”,一行一动间,流光溢彩,演绎了古韵丰盈的东方情结。


  旗袍不仅仅是服饰,更是凝结了中国文化和智慧的形象符号,代表了中国女性的端庄秀丽。旗袍制作的传统技法到我这里是第四代,我要把它传承下去”王明明有了新的梦想,要登上更大的秀场,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份无与伦比的东方美。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推荐更多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