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筑思想首页 频道列表

荆紫关土专家张军:我是陕西湖北的一座“河南桥”

2019-07-10 11:05央广网4675凌姝

   河南省荆紫关镇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秦楚于此交界,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朝秦暮楚”典出于此;明清时期,荆紫关更登上了自己的巅峰,凭借丹江航运,成为水陆要塞,商业重镇,“百艇接樯,千蹄接踵,熙熙攘攘,异常繁华”。

  

  历史的烟云飘散,眼前五里长的明清古街上,700余间店铺林立如昔,人烟却稀少,唯有雕梁画栋的商行、会馆无声诉说着往日的热闹。十年前,张军来到荆紫关镇搞文物保护工作,从企业半路出家,他至今仍记得对这片古建筑群的初印象,“既震撼又惋惜,荆紫关是历史文化名镇,保存这么完好的古街在全国也不多见,但当时给人感觉还是有些破败,没有好好挖掘整理。”


  

  张军(央广网记者 张卓 摄)

  

  惋惜过后,张军自己着手收集荆紫关古街的历史掌故,搜罗整理周边的民俗物件,一不留神就成了三省边区旅游界响当当的“土专家”,三镇的干部都认得他。五里长街,任挑一幢古宅,他里里外外都能说得上来龙去脉。

  

  张军以此自豪。几句话聊下来,他便用地道的河南话夸奖自己,“我就是和陕西湖北交流的一座桥”,话刚说完,打起哈哈,尽显“中原文化”自信,“我们这个小区域里,作为河南人肯定还是骄傲的,基础设施我们建的好,教育发展也是我们好,你就说这个明清古街,这不是说湖北和陕西想有就有的。”

  

  如今,张军以明清古街里的禹王宫为家,住在这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里,既方便修葺照看,又能为来往游客讲解释疑。

  

  禹王宫,又名湖广会馆,是两湖、两广的商人在嘉庆年间集资兴建而成,没料想百年后唯一的房客却成了河南人,好在“志在五湖”的气质还有,大门黑漆脱尽露白,红纸黑字一幅对联贴于左右两扇门:“作神仙护佑四方,当君王思泽万代。”两个门环横闩为锁,推门而进,门环叮当,当庭一方小小的玻璃柜,虽不打眼,却载满了张军日常搜罗的三省物件,日常的算盘、茶盏是有的,稀奇古怪的物件也不缺。

  

  张军笑称这属于自筹自建的三省民俗“博物馆”,又抛出几句“建馆”心得作为注解——“陕西人实诚,好讲价,荆紫关古街附近的人开价就黑了” ,“其实湖北、陕西资源也是有的,但是我们荆紫关的台子搭得好。”

  

  小城初夏,骤雨初歇,既非暑假,也非周末,古街上的行人拉拉杂杂,眼瞅着下午没什么看顾讲解的需要,张军便锁了门去丹江河滩里寻石头,这也是他丰富禹王宫“馆藏”的重要内容。

  

  途经丹江大桥,桥上人来车往,张军的自豪劲儿又上来了,忙不迭给我们介绍起桥的来历: “原来丹江水可大了,我们到对岸,都是小木船摆渡,两岸来往比较麻烦,来荆紫关赶集,不坐船是过不来的。到了87年,河南报了项目,独资把桥修了,三省的交流才方便起来,现在湖北、陕西那边人买东西请客,都来我们河南荆紫关。”

  

  跟随张军踏入丹江河滩,河床宽有百米,遍地齐膝的茅草,几段支离的浅河,当年汪汪洋洋的水路不见踪影,纤夫船工弓曲的身影早已换成垂钓的闲人,白帆点点的商船则成了散放的牛群。江水来处,远山云雾缭绕,张军告诉我们,上游是陕西的地界,如今正在修建一座莲花台水库,丹江水也就少了。

  

  天色渐晚,拾掇完石头,张军领着记者返回镇里,沿街走过,荆紫关镇修建的三省广场格外惹眼,广场中高塔挺立,三面的建筑也各有豫、陕、鄂三地特点,沿街门面打烊歇业多,当年“熙熙攘攘,异常繁华”已成回忆。

  

  一天游历,淅淅沥沥的小雨不断,给这座历史长卷中赫赫有名的古镇蒙上了一层水汽。带着几分失落意味的古镇还能走向何方?“土专家”张军开出了自己的药方:“丹江从陕西那边来,船运文化可以发掘,水库也是可以开发旅游资源的;湖北又有个天然溶洞地貌,自然风光也有南方的特点;而我们荆紫关明清古街保留的这么好,虽说我们这儿离三省的省城都远,但如果三边都能发展起来,融合拉动,把这个桥搭好了,这是不是现成的金三角!”

  

  希望下次来时,已是金三角。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推荐更多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