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湖源、常安等地的货物运输,主要靠壶源溪的水运,湖源的小章村和常安的沧洲村,是壶源溪边主要的水运集镇。今天,带大家走进这些古村庄~
沧洲遗韵
沧洲原名沧头,因壶源溪中泥沙淤积成沙洲,沙洲边的这个村子,就改名叫沧洲。沧洲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村民姓倪,元代的时候,倪姓先祖迁居这里从而繁衍成村。
在沧洲村边,曾有一个码头,那时经常会停着很多的竹排。旧时,壶源溪的水运主要靠竹排,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壶源溪里还有很多的竹排。
在此前的很多很多年中,很多的木柴会从湖源等地运来,然后在沧洲加工成做肥料用的碳灰,那时,沧洲有好几个烧碳灰的窑。
而早在清代的时候,草纸就是沧洲村最重要的产业,那时,沧洲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做草纸。
现在的沧洲村,还保存下来了很多清代和民国时的老房子,不过这几年,老房子也越来越少了。
靠着碳灰、石灰和草纸生产所积累的财富,那时,沧洲的村民造起了很多的大院,沧洲也成了壶源溪边一个有名的富村。但这里,也曾多次遭遇战乱。
壶源溪边古村落
壶源溪山环水绕,风光秀丽,而这里的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溪边还有窈口村、小章村、上臧村等多个古村落。
小章村
和沧洲村一样,湖源乡的小章村也是壶源溪边一个重要的水运集镇,那时,很多货物就从小章村运上了竹排,然后经壶源溪转运到了富春江上。
因为水运的优势,小章村自古繁华,老街上曾经店铺林立,人来人往。
如今,小章村还保存有二十多幢明清时期的老宅,这些老宅,那时很多还作商铺之用。小章村还保存有多个建于清代的凹埠,还保存着古老的碾谷坊遗址。
自明清以来,湖源乡的窈口村都是壶源溪边的一个大村。窈口村还保存有二十多幢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古民居,其中的于友堂占地面积1800多平方米,是富阳现存最大的古民居之一。
友于堂气势宏大,落地木柱就有224个,有大小房间100多个。抗战时期,友于堂曾是政府的驻地,金萧支队也曾在这里驻扎。
在友于堂边,曾有一个规模同样宏大的树滋堂,但毁于几十年前的一场大火。树滋堂的主人姓潘,是经营纸业的商人,最盛的时候,潘家的纸行曾遍布江南各主要城市。在树滋堂建成不久,潘家又建起了友于堂。
上臧村
依壶源溪而立的湖源乡上臧村,还保存有三十多幢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古民居,这些古民居,很多是石屋或泥屋。
旧时,壶源溪里有很多放排的人,那时,上臧村的很多村民就以放排为生,而风里浪里的艰苦生活,很多就是为了造一座小小的石屋。
上臧村在壶源溪边,这里,也是壶源溪最精华的一段,被很多游客叫作“小九寨”。
树石村
在常安镇的树石村里,曾经也有很多放排的人,除了放排,很多树石村人还做运输生意,所以那时的树石村,不仅有很多小的石屋,也有很多的大宅。
树石村虽然不大,但还保存下来了二、三十幢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古民居。
树石村的壶源溪也十分的秀丽,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游客来这里露营。
龙门头村
太平天国时期,为了逃避战乱,富阳和外地的很多老百姓逃到了壶源溪边的大山上,慢慢地就形成了一个个高山村落,常安镇的龙门头村就是其中的一个。
龙门头是景山村的一个自然村,这里还保存有十多幢已有百年历史的老宅,这些老宅,都是由山上的石材和木材建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