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吾国吾乡首页 频道列表

崇庆寺千佛殿——中国古代彩塑

2024-12-04 13:38古建漫谈6615

  崇庆寺,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紫云山山腰低凹区域,整个寺庙占地面积约1650m2,其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距今已超千年),后明、清两代均有修缮。


(崇庆寺山门,图片来自网络)


  崇庆寺方位为坐北朝南,东、西、北三面均环山,犹如屏障,寺庙南侧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崇庆寺北靠紫云山龙脉,左右有护山,形成北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守卫之势。寺庙范围相对紧凑,中轴线前端为天王殿、千佛殿位于中轴线居中位置,其左右两侧则为三大士殿和卧佛殿相伴,千佛殿西北角布置有地藏殿,西南角则布置有邑子孤长者殿,东南角为伽蓝神关帝殿。1996年11月20日,崇庆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殿是崇庆寺内的主殿,与寺庙初建时期相同,殿内四周墙壁区域原来塑有千尊坐佛,大殿名称也由此而得,可惜的是坐佛现已大部分损毁,仅留存西壁一隅,后世已无法目睹初塑时的盛况。千佛殿面阔和进深都是三间,屋顶为单檐歇山顶形制,屋脊的琉璃装饰为清朝咸丰年间更制,而其的结构主体构件,如柱、额枋、铺作、椽子、槫木均为宋代原物,实为难得,其被赞誉为“北宋早期小型歇山顶木构建筑的典范之作”;大殿前檐当心间位置设置板门,两次间设置破子棂窗。


(崇庆寺千佛殿外观,图片来自网络)


  千佛殿内佛坛空间宽大,占到了大殿内面积的一半,疑似是遵从唐代殿堂大佛坛的形制,而殿内的七尊塑像正是我们今天要讲述的主角,它们分别是释迦佛像、文殊菩萨像、普贤菩萨像、文殊背面观音像、普贤背面观音像、扇面墙背面观音像和铁佛像(其中释迦佛像、扇面墙背面观音像、铁佛像疑似为明代重塑,其余均确定为宋塑)。


  释迦佛像


  释迦佛像位于坛上中心位置,结跏趺坐于规格较高的束腰须弥莲台之上;释迦佛像头梳螺髻,身披通肩袈裟,胸膛袒露,一软带打结于腹前,佛祖左手抚膝,右手微举,并作说法印;佛像面容圆润,长眉弯曲,且外角略向下撇,双目微微下视,鼻梁高挺,但下巴相对微缩,嘴角稍作收回,通过这一列面部细节的刻画,让佛祖面容呈现出慈祥的姿态。仔细观察佛祖的造型特征,其和佛祖两侧相对而立的两尊宋代菩萨像风格迥异,推测可能是经明代重塑;佛祖后面的背光也是由明代重新塑铸,其上部较为宽大,比例较不均衡,且其花卉图案也并非是宋代风格。


(殿内佛像,图片来自网络)


  文殊菩萨像、普贤菩萨像


  释迦佛两侧前隅塑文殊、普贤二菩萨结跏趺对向而坐。两位菩萨像的基座都是六边形束腰须弥式,座上放置仰莲平台;两位菩萨端坐于台座之上,头梳高髻,且佩戴了花冠作为装饰,肩披锦帛,佩戴璎珞,胸膛袒露,下身着裙裾,和释迦佛一样,其腹前有一软带扣结;再看手部姿势,文殊菩隆右手上举,手指微微弯曲,左手靠下,手指相对舒展,推测原本手中应该托有如意宝瓶,可惜现在已缺失;普贤菩萨则左手靠上,手指微微弯曲,右手靠下,其中中指和无名指微曲,推测原本手中应该托有经卷,可惜同样已缺失。从身形比例来看,两位菩萨都身姿挺拔,腰部瘦长,而面相偏短,菩萨面部盈润,眉眼清秀,额头上的髪髻偏前,鼻梁高耸,双目下视,嘴角收回,同样通过这一系列的细节刻画,让菩萨姿态端庄、娴静、飘逸。


  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背光后侧均悬塑一尊观音菩萨,菩萨面容清秀,面相俊雅,神色宁静,面容盈润,花冠、璎珞、飘带和服饰均富丽得体;其中文殊菩萨背面的观音像有所损坏,不甚完美,但普贤菩萨背面的观音像则基本完好;由于背光后面的观音像较少受到后世的二次涂抹装饰,所以宋塑风韵显著;值得注意的是,文殊、普贤二菩萨背光后面的观音像悬塑在中国现存古建筑塑像遗存中尚属孤立,这使得这两尊宋塑显得尤为难得。


  扇面墙背面观音像


  大殿的背面塑有一尊千手观音像,但目前寺庙不对外开放展示,根据其造型来看,应该是明代作品,且带有密宗造型的遗风。和正面的四尊塑像不同的是,此尊塑像表现出更多细部的柔美,这在明代塑像中是不多见的。


  铁佛像


  在释迦佛像正前方的佛坛中心位置,塑有一小型铁佛坐像,从其手印观察得知此尊应该是阿弥陀佛像,根据下部铸造铭文“明嘉靖六年造”可知,此尊铁佛像后加于明代。铁佛造型和释迦佛像、文殊、普贤菩萨像相似,应该是同一时间重修或者相互仿造修建的。


(殿内阿弥陀佛像,图片来自网络)


  综合来看,崇庆寺千佛殿彩塑,特征鲜明、造型精妙,在塑像写实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部分精神内涵的刻画;只是可惜的是,殿内留存的宋代彩塑,经过后世的重新装饰,初塑时的风韵已经有所折损。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推荐更多

年轻人去乡村生活的5种诉求

乡村振兴 2024-11-21 王雪锋 0

叶圣陶《苏州园林》

皇家园林 2024-11-20 0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