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初辟,先民以双眼打量天地,未闻万物之名,只知万物之形。形状、色彩、气味、触感......人们以五感认识万物,了解万物,几何图形便是从具体实物抽象而来的图形。
其中最为人熟悉的,便是方圆二形。
对方形的青睐或源于空间利用最大化,对圆形的推崇或源于对太阳的朴素崇拜,人们将这种认识转化到自己的生产生活中,“圆者中规,方者中矩”。
方圆融合,既是为了更完美的艺术效果,更有着深厚的涵义——君子修身处世,当外圆而内方,待人如春,律己如秋。
在以形简意深为主要特色的明式家具中,方与圆更在能工巧匠手中衍生出了丰富的变化,甚至贡献出了中国传统家具的巅峰之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明式家具,一探方与圆的奥秘。
明 铁梨木天圆地方器座
■方材与圆材
方材与圆材是明式家具的基础构件,其往往以不同的榫卯交接搭配,构成稳定结构,以组成不同造型风格的家具。
以方材为主构建的家具,往往棱角分明,端方雅正,如八仙桌、四面平做法等等;而以圆材为主构建的家具,则圆润温和,文秀大方,如圆角柜、圆包圆裹腿作等等。
当然,明式家具的家具造法是十分巧妙的,还能在部件层面上将方材圆材融合为一,也就是“外圆里方”。
明 黄花梨木雕螭纹圈椅(局部)
这是因为家具造法多源于建筑,故而圆材的使用在家具中更为普遍,但为了和横向构件联结更好,工匠就将朝内面改作方形。这一做法也正好契合了君子修身之道,使得家具更富文化内涵。
王世襄先生还曾在《明式家具研究》中尝试总结了方材圆材在束腰家具和无束腰家具中的使用规律:有束腰家具四足多用方材,无束腰家具四足多用圆材或外圆里方。
他还将全无束腰的方角柜和圆角柜作了相应的区分,将方角柜归入有束腰体系,圆角柜归入无束腰体系,以及众多与之相协调的其他类型家具,分别适应方圆两种风格。可见在传统家具体系中,方圆材的应用一直遵循着相应的“文法”。
■方桌与圆桌
在明式家具的总体造型上,方圆也是最基础的两种形制,方桌与圆桌,方凳与圆凳,方几与圆几......其中方桌与圆桌的对比最具代表性。
(传)明仇英《清明上河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传统家具中方桌十分常见,因为方桌是满足人们吃喝玩乐之需的基础承具,即便是穷家白户,往往也有一张柴木方桌。
人们常以尺寸来划分方桌类型:边长80cm左右的可供四人围坐,名四仙桌;边长一米左右的可供八人围坐,名八仙桌。
介于二者之间的还有一种“六仙桌”说法,四人嫌宽,八人嫌挤,故而颇多争议,也有人认为六仙桌是一种长方桌。
圆桌则有着比较明显的时代差异,我们现在可见的圆桌实物大多都是清中后期作品,现在留存的一些古典园林或名人故居中以圆桌为核心的布置陈设也几乎都是延续这一时期传统。
其实圆桌在明代也是有使用的,只不过明代圆桌多以两个半圆桌拼合而成,这种半圆桌也被叫做“月牙桌”。
月牙桌常各有四腿,拼合面的两腿宽度仅为其余腿一半,和另一张月牙桌拼合后正好能使每条腿宽度一致,保持审美上的整体性。
细心的工匠还会在拼合面面沿上作榫卯设计,使之拼合更为紧密,不会出现拼成大圆桌后中心露一条缝隙的尴尬情况。
明 黄花梨半月桌香港黎氏旧藏
选择“拼桌”而不直接制作圆桌暗示了明代人对使用圆桌多为临时之需,譬如家中突有大批宾客到访,才会拼圆桌招待宾客。
这一做法使得家中不必常设一块区域置放大圆桌,大大提升了居室的空间利用率,也是明人生活智慧之所在。
当然,圆桌用于宴饮也有更深厚的文化内涵。比起方桌,圆桌“围坐感”更强,围坐的人们中间没有间隔,圆又合“阖家团圆”、“圆满”之意,寓意极佳,可以说是在家享天伦之乐的必备好物。
■“天圆地方”的圈椅
在造型艺术上,明式家具当时不会止步于方与圆的简单探索,他们更擅长将这两种线条气质截然不同的几何图形糅为一体,打造出具有创造性的“奇迹”。
明式家具集大成之作——圈椅,正是在方与圆的完美配合下诞生。
圈椅上方椅圈呈圆形,如孕育生命的母胎能将人怀抱其中,椅圈两端外摆,游走如神龙,曲婉而不失力道,这是圆的魅力。
下方椅座作方形,四四方方,棱角分明,层次井然,各面横竖材以榫卯交接,均摊受力,姿态稳健,保整器结构不散,这是方的秩序。
此外,圈椅上圆下方的设计还暗含了中国古代朴素的宇宙观“天圆地方”。
整器结构核心在方形椅座,小木作源于大木作,这一结构也源于中国传承许久的木构建筑基础框架,其往往还有同样的“侧脚收分”做法来加强稳定性。
也就是说,方椅座代表的正是房屋与空间的概念,也就是“地”。
如《吕氏春秋》所云:“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天圆地方不仅仅是人们对天地形状的认识,还是圣王治理国家需要遵循的法则。
清早期 黄花梨博古双螭龙纹圈椅
圈椅是天地的缩影,亦是“道”的具象。中国人一直致力于在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找到一种与宇宙、自然、生命等概念契合的微妙联系,圈椅便是中国人交出的一份高分答卷。
■“外方内圆”的月洞门架子床
除了“天圆地方”和“外圆里方”,明式家具中还有一种巧妙的“外方内圆”,它就是月洞门架子床。
明 黄花梨木月洞门架子床故宫博物院藏
这一设计在以方形结构为基础的架子床上完成,月洞门实际上是从造园艺术中借鉴而来,至今我们还能在一些古典园林中看到一些月洞门,它使园林风光半藏还露,更具风情。
比起圈椅的方圆兼济,月洞门架子床中的“方”仍然是为基础结构而设,而“圆”更多地负责完成审美上的艺术性。故而在欣赏月洞门架子床时,我们的眼光更可能集中于月洞门上。
当然,半遮半掩的月洞门也迎合了人们对床私密性的要求,它的实用性不可小觑。
月洞门架子床的内涵也更多地体现在从“月”延伸出去的意象与寓意上,圆月昭昭挂高空,往往使人想到“团圆”、“永恒”等词语,而中国人孜孜以求的,正包括感情的圆满与生命的永恒。
圆规方矩,写尽无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