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吾国吾乡首页 频道列表

历史文化古村落的挖掘、保护与传承

2022-12-12 13:26浙大湖州休闲农业10142沈诗吟

  目前的新农村建设中,有些地方消失了乡土地域风格,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而我们的未来社会仍需要乡土的东西。在远乡僻壤的古村落里,凝重的屋脊与黑瓦连接着传统文化之根,是中华民族家庭起源和延续的见证,对乡土文化发掘与村落园林保护的研究与实践,有着重要的社会学意义、伦理学意义和经济学意义。


  利用当地弥足珍贵的古村落历史文化为载体,进行乡土文化挖掘,集成为村落园林,达到古村落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和发展乡村旅游的双赢目的。因此,开展这一项目的研究和实施,不仅填补了浙江乃至全国村落园林建设的空白,还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面临的种种问题


  大家都知道古村落形成不易,但现实中古村落被破坏却轻而易举。完整的古村落、古民居幸存者甚少,其现状令人堪忧,在保护古村落中存在诸多问题。


  1.盲目拆旧建新,一些历史古建筑受到破坏。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地方把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新村建设,结果许多古建筑在盖新房、建楼房的大拆大改大建中遭到破坏。另外,随着农村经济的繁荣,作为古村落主体的农民富裕之后,认为乡村传统建筑是“土气”,村民纷纷营造新房或盲目将旧房翻新,不是因地制宜推广适合本地风土人情的新户型,而是用西洋的建筑充斥乡村。


  2.保护意识淡薄,古村落保护监督措施缺位。一方面农民群众是保护历史古村落的主要力量群体,但有关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辐射面不广,加之农民受本身文化水平有限,改善生活条件的迫切愿望影响,从而对保护珍贵遗产资源的认识模糊。另一方面乡村两级是古村落的直接管理者,也是直接保护者,其思想认识还不到位,有些地方受不良政绩观影响,盲目跟风,急功近利,对一些村民破坏和毁灭古村落不闻不管。


  3.经费支撑短缺,古村落有效保护较难。古村落的保护建筑多,年年有残损、年年需修缮。但现实情况是各级财政文化遗产保护经费有限,且大多没有年初预算,同时保护应急机制建立也难,一旦出现古建筑突发性破损,常常束手无策。


  4.过度旅游开发,古村落受毁于商业化。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保护古村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过度开发也会出现众多弊端。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当古村落成为“景区”后,古朴而富有传统的乡风民俗受到市场经济和现代文明的冲击,大量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在追求短期效益下被破坏。



  二、应对措施


  如何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保护、开发、利用历史文化结合起来,积极开发古村落等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农村文化旅游业的大发展?以下是几点粗浅建议:


  1.要完善古村落保护的组织领导机制。一要提高全民的古村落保护意识。广大农民群众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也是农村古村落保护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要指导农村制定古村落保护的乡规民约,建立古村落保护意识。二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家底,按照标准,甄别有价值的历史文化古村落和传统乡土建筑,出台“古村落”名录,为加强保护夯实基础。三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古村落保护管理办法,从各地实际出发,制定古村落管理(包括安全管理)办法,提出保护要求,明确责任主体,建立保护机构。四要理顺并完善体制,要加强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力量,抽调专业人员一起办公,指导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形成严密的古村落保护组织机构。


  2.要落实古村落保护规划编制机制。在编制古村落规划时,不论是否列入历史文化名村,在编制新农村规划中都应有乡土文化保护专项,其内容可涉及历史沿革、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古建遗存、名人传记、村规民约、家族族谱、传统技艺、古树名木等诸多方面。历史文化名村除要进行传统建筑风貌保护外,还应挖掘其精神文化内涵,进行深层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延承。


  3.要探索合理的古村落保护开发机制。在保护历史文化古村落中,将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与传统文化继承相并举,与生态保护相协调、与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相一致,努力探索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新模式、不仅能有效地保护古村落,而且还提升了新农村的文化品位。


  4.要形成古村落保护多元化筹资机制。一是建议加大国家投入,国家在新农村建设财政专项资金上,切出一块,明确为古村落保护专项资金,并形成保护经费逐年加大机制。二是地方政府适当配套投入,作为地方政府更应发挥财政性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要将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区域内乡土建筑等重点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的投入。三是鼓励社会资金的投入,对于其他未列为保护对象有价值的古建筑,可以通过相应的政策规定,鼓励、引导社会资金进入。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筹资模式,建立起政府、社会、集体、个人按比例共同出资承担的投入机制。


  5.要建立古村落保护长效管理机制。建立“政府牵头、理事会主导、村民配合”的管理机制。“政府牵头”就是政府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帮助解决古村落的保护问题。“理事会主导”就是成立村民理事会,通过理事会来贯彻规划思路,加强保护措施的落实,规范经营秩序,统筹利益分配。“村民配合”就是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让村民成为古村落的保护者、经营者、受益者。同时,要形成监管部门联动机制,完善执法检查制度,认真开展古村落保护的执法检查,建立保护责任制度,确保古村落保护工作有人管、有人抓。



  三、典型案例赏析


  在武义,有这样一个小山村:70年间,三换村名,从羊虎坪到阳铺坪再到阳光村。村庄海拔近千米,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山坡上覆盖着茂密的植被,植被下依稀可见当年为盖房子砌的石坎,每道石坎均有三四米高。这里还拥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开国大将粟裕率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浙西南建立宣遂汤革命根据地时,羊虎坪村是其驻扎地之一。


  新中国成立之后,羊虎坪人把村名改成了阳铺坪,寓意太阳普照着茅草铺。然而,经济发展的春风似乎总也吹不到这偏僻的山区,阳铺坪村贫困依旧。到了1998年,阳铺坪人均收入仅是全县农民纯收入的1/3。羊虎坪人依然过着温饱解决难、青年娶妻难、出门行路难、上学就医难、饮水用电难、邮电通讯难、发展经济难上加难的艰苦生活。羊虎坪人也曾想到“要脱贫,先修路”。从1991年春天开始,村里160多人经过8年奋战,从山脚至村口外筑了一条5公里的机耕路。由于地势险恶经常塌方,前前后后不知修了多少回。离村子还剩百米多路程,因为山势陡峭和资金匮乏再也修不起来了。


  转折,就要从武义实施下山脱贫工程说起了。武义县发布了《高山深山农民居住迁移试行办法》,制定了系列优惠政策,这是全省第一个专门鼓励引导农民下山脱贫的县政府令。一场为高山农民改变命运,影响遍及武义、浙江、全国乃至世界的德政工程,就这样轰轰烈烈地拉开了。三年努力后,在省道公路旁的王宅镇区,矗立起一座崭新的村落。阳铺坪人为他们的新居取名为阳光村。这里清一色是钢筋混凝土和红砖结构的小洋楼,约莫有40来幢。


  搬迁下山后,村民常年从事二三产业,融入了工业化的大潮。阳光村离工业区不远,年轻人在工厂或景区上班,中老年人利用当地乡土文化在家里做来料加工,一年下来也有不错的收入。


  从中华民族的历史盛衰与文化遗产命运的关系上,可以看出乡土文化遗产对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它体现着我国的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有助于使“我”变成为“我们”,从而积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力量。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推荐更多

中国古典园林有哪些铺地分类?

皇家园林 2024-05-09 0

中式家具的高级感

中式庭院 2024-05-08 0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意义

古镇古村 2024-04-30 周宏伟 0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