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吾国吾乡首页 频道列表

走进沙湾古镇,探究岭南文化之美

2020-10-25 09:30简单的美好6737若芊 汶漩 妙愉

  历史的种子埋种在沙湾这片土地里,时间的浇灌使得沙湾历史芳香醇厚、古色古香,岁月的沉淀令这里的一花一草、一砖一木都蕴藏着历史的韵味。如今,一个拥有着八百多年历史的岭南文化古镇——沙湾古镇出现在我们面前,它犹如一座神秘而又奇妙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探索与研究。


  沙湾古镇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艺术风格上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如:建筑特点、民间文艺、民俗文化等。在近代发展上全面呈现岭南文化的魅力,为传统文化开启新篇章!


沙湾古镇


  建筑之美


  1、沙湾古镇建筑特色


  岭南的建筑极具艺术特色,有着悠久的历史,凝聚着一代岭南人的智慧与汗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岭南劳动人民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建设了一座又一座特色的房屋,体现出一代岭南人的勤俭的精神以及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沙湾古镇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


  2、古祠堂


  祠堂,是儒家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在历史悠久的沙湾古镇,就有一处祠堂,名为——留耕堂。


沙湾古镇·留耕堂


  留耕堂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为沙湾大族何姓的宗祠。从公元1275年开始,历时四十年建成这座富丽堂皇的祠堂。祠堂设计之精美,做工之巧妙,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


  留耕堂的门前,便是——大天街(广场)。大天街广场的地板,用大青石铺筑而成。正对着大天街的是一个偌大的池塘,锦鲤鱼在池塘里安居乐业。每逢夏天,婀娜多姿的荷花就会在荷叶的衬托下,盛情开放在池塘。在临近池塘两边是驻马石和8个安装旗杆的石座。大天街两边各有一堵红砖墙,墙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彩色灰塑,有“龙凤呈祥”、“双龙戏珠”、“麒麟呈瑞”等等。大天街正北面,便是富丽堂皇的留耕堂正门,门上为“何氏大宗祠”的牌匾,大门两边是一副对联,上联是:“前人修后人续享之绵绵”,下联是:“大宗同小宗异钦于世世”一副对联,告诉我们:留耕堂的修筑,前前后后历经了几十代人几百年,是要后人风雨同舟,患难同济,永远和睦。


  3、蚝壳墙


  蚝壳墙,顾名思义,就是指用蚝壳砌成的房屋,是岭南建筑中比较独特而别致的建筑工艺形式。因沙湾曾是古海湾,河涌甚多,蚝壳沉积丰富,聪明的老百姓就地取材,把蚝壳拌上黄泥、红糖、蒸熟的糯米,一层层堆砌起来。别看这些制作材料如此简易,它们其实还蕴藏着大科学:



  (1)、蚝壳呈鳞状以向下45度的方式整齐垒砌,可以方便雨水下泄,避免雨水浸入内墙,保持室内干爽。


  (2)、蚝壳墙因在太阳照射下可形成大片的阴影和通过黄泥、红糖、糯米的加固粘合作用,起到了隔热以及防虫的效果。


  (3)、蚝壳墙因主材料蚝壳凹凸不平而且坚厚,所以也具有隔音的效果。


  但世事变迁,蚝壳墙历经岁月的洗礼,如今得以完整保存下来的蚝壳墙已经不多了。蚝壳墙体现了岭南劳动人民的智慧,象征着一种勤俭的精神。


  4、镬耳屋


  镬耳屋是岭南地区传统广府民居的典型代表,多都用青砖、石柱、石板砌成,外墙壁均有花鸟、人物图案,这体现了岭南建筑的特点,屋子的山墙砌成镬耳状,故称“镬耳屋”。


镬耳屋


  镬耳状建筑具有防火、通风性能良好等特点。火灾时,高耸的山墙可阻止火势蔓延和侵入;微风吹动时,山墙可挡风入巷道,进而通过门、窗流入屋内,在安全与通风上起到重要的作用。镬耳墙象征官帽的两耳,有着“独占鳌头”的寓意,过往只有活动功名的族人才能使用这样的山墙,民间对镬耳墙有富贵吉祥、丰衣足食之意。


  音乐之美


  1、沙湾古镇音乐特色


  身为广州人,说起岭南音乐,你想到的是不是《步步高》或《雨打芭蕉》呢?其实岭南音乐十分丰富。


  而沙湾是广东音乐的发源地之一,因此在沙湾的历史上涌现了一大批广东音乐创作者与广东音乐名曲,也成为了不可磨灭的光芒所在,对广东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何氏三杰


  何柳堂(1874年-1933年),他继承和发展了何氏家庭的音乐艺术传统,是广州著名的琵琶演奏家和作曲家,也是广州音乐典雅派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代表作《赛龙夺锦》等影响力不止步于广州,更是在全国的艺坛上闪耀着夺目的光彩。何柳堂把刚劲、浑厚、亢奋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感染力更为强烈,使人听后感到振奋。


  何与年(1880年-1962年),自幼受祖父的音乐熏陶,对粤曲唱腔素有研究,为粤剧改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何与年一生潜心于广东音乐创作,强调并实践根据剧情的气氛,用音乐手段解决粤剧“静”场的问题;主张演员要有声情并茂的演出风格,拖腔要恰如其分;用音乐加强剧中主要唱段的效果。


  何少霞(1894年-1942年)自幼受粤剧熏陶,为人诚实,学风严谨。何少霞在乡里以教书和创作广东音乐为主,何少霞为广东音乐的产生、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创作的乐曲有《春光好》、《将军试马》等。


沙湾古镇·何少霞故居


  3、音乐名曲


  《沙湾往事》是围绕何柳年、何少岩、许春伶、潘红英之间的凄美爱情故事展开的。它以舞剧的形式表达了广东音乐前辈们的理想与追求,是一幅广东艺术的“自画像”,承载了广东文艺振兴发展的使命。在独具一格的舞蹈中穿插了如《雨打芭蕉》、《赛龙夺锦》等极具岭南特色的粤曲,具有强烈的岭南地域特色,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丰富的舞台创意和悠久的历史故事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岭南文化的韵味。


  4、音乐建筑


  (1)音乐馆


  沙湾是广东音乐的发源地,坐落在古镇中心的位置的沙湾广东音乐馆是一座二层仿古建筑,面积1042平方米,在2015年开始正式对外开放。音乐馆由广东音乐私伙局演奏厅、广东音乐展览厅、沙湾何氏三杰展览厅、互动展示厅几个功能厅组成,是一个集展示、表演、观赏、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场所。



  (2)三稔厅


  三稔厅是广东音乐的发源地旧址之一。它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在以前被当地人叫做“大厅”,却因为本厅主人何高尧的第四子、著名广东音乐家何博众栽种了一颗三稔树所因此而名。广东音乐先驱何博众与享誉中外的“何氏三杰”(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等众多音乐爱好者曾常常聚集于此,进行研讨、演奏、分享,相互交流音乐经验,而著名的广东音乐《雨打芭蕉》和《赛龙夺锦》也在此诞生。


  (3)传承与辉煌


  在明清乃至民国初期的文人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开拓进取的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开始了伟大而又辉煌的音乐创作之旅。但在战争的摧残下陷下了低谷,而如今可喜的是一批粤乐新苗在坚守传统的广东音乐爱好者的不断哺育下扛起了振兴广东音乐的大旗。在每一位音乐者中,无不流露出对广东音乐的贡献与坚持的精神。


  而在传承广东音乐文化方面上,老一辈的传承人提出:“传承上要首先要找回传统文化的根和魂,在根和魂组合的基础上,加上传统文化的思想和传统的教育、教养。学习音乐家所体现的乐于创作,敢于实践的精神。”


  民间艺术之美


  1、龙狮


  舞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来助兴。而在沙湾这片土地上,舞狮也颇为出名。沙湾古镇的沙坑村,人口不多,却孕育了独特的龙狮文化,在这里,村民们不遗余力地传承着醒狮文化。沙坑的醒狮表演十分生动形象,醒狮表演与沙湾飘色一起巡演时,主要通过地面或桩阵上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高难度动作演绎狮子的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



  最令人惊叹的是醒狮表演时的凌空飞跃,人们观看时都不禁拍手叫好。醒狮表演与飘色融合起来,形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民间喜庆之画。


  2、沙湾飘色


  沙湾飘色是广东省沙湾镇本土特色的传统民俗艺术活动,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影响全国。它集合了材料、力学、音乐、造型、装饰等工艺,以色柜作为展示舞台,色柜上坐立着的人物造型称为“屏”,凌空而起的称为“飘”,二者由中间的色梗连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此表现某个民间传说或戏曲故事片段。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北帝诞辰之日,从沙湾古镇到中华大道,挤满了观看飘色的人,可见飘色的魅力之大。人们看着飘在空中的人,都会和惊奇,还有人以为是特效呢。其实是一根神奇的东西在发挥着作用——色梗。它支撑起凌空而起的“飘”,这是一门神奇的、令人折服的手艺。色梗太粗,会让人看出端倪;色梗太细,极可能出现安全事故。只有技艺高超的师傅才能做出优良的色梗。


  飘色是沙湾文化的一大特色,值得每个人了解与学习。


  3、鳌鱼舞


  大家有没有看过鳌鱼舞呢?鳌鱼舞是一种极富岭南特色的民俗传统舞蹈。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关于鳌鱼,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古代,一名书生上京赶考,途径“美人国”时被一群妖女戏弄。书生逃至海边,看见波浪之中有两尾鳌鱼正在嬉戏游玩,便向他们大声呼救,随即自己纵身跳入大海。鳌鱼见状,连忙背驮书生渡海而去。书生顺利到达京城后,考中状元,在见皇帝时正好站在金銮殿阶前雕刻的鳌鱼头上,于是“独占鳌头”从此传为佳话。可见,文化体现了人们对生活期待与希望。


  结语


  走进古镇,踏进大街小巷,摸着一砖一瓦,人们像感受到了它的温度,它是有生命的!它见证了这座古镇的兴衰变化。它就像一颗沙子,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岭南文化,体现了一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的向往,它是一个民族的根,只有深深地扎住了根,这个民族才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经久不衰!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2
其他更多
推荐更多

一口气看懂中国寺庙建筑的布局

庙宇寺院 2024-12-23 0

10个国内古村落,你去过几个?

古镇古村 2024-12-20 0

四大“治愈经济”助力乡村文旅

乡村振兴 2024-12-18 杨庆辉 0

我来说两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