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内蒙古文物保护“三大法宝”: 马背、驼峰、无人机

2020-10-29 15:51中国新闻网8673

  作为中国文物大区,内蒙古自治区在文物保护方面,相继推出了马背、驼峰、无人机的保护方式,这被外界誉为内蒙古文物保护的“三大法宝”。


  内蒙古文物局局长陈永志介绍,内蒙古文物部门从2011年起,针对文物古迹、古墓葬、古代长城遗址分布分散而保护管理困难的实际,在锡林郭勒盟基层苏木、嘎查干部民众的大力支持下,组建了马背文物保护队。



  据介绍,内蒙古文物部门发动组织基层农牧民自愿参与文物的宣传与保护工作,把文物保护与农牧民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套适于在草原牧区普及的群防群保、切实可行的文物保护体系。当地推行的马背文物保护队曾受到中国国家文物局以及内蒙古党委、政府领导的关注和表扬。


  26日,记者从内蒙古文物局官方获悉,内蒙古拥有中国最多、最集中、种类最全、内容最丰富的长城古迹。从先秦一直到明末,长城在内蒙古都有遗迹可寻。


  资源丰富的内蒙古长城,在保护上也开创了中国的先河。


  公开资料显示,内蒙古在长城保护方面,目前已完成了保护规划编制,建立了12个盟市的长城档案,并公布了内蒙古长城13278处点段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内蒙古的驼峰文物保护队成立于2015年10月,比马背文物保护队略晚几年,其主要功能在于长城保护。


  官方介绍,该文物保护队是阿拉善盟文物局结合当地牧民在大漠深处饲养骆驼的实际情况顺势成立。保护队由来自当地8个苏木的31名牧民组成,负责保护、宣传、巡查阿拉善左旗境内的明代长城、汉代古墓、西夏石窟寺等100余处重点文物。


  据统计,驼峰文物保护队成立以来,当地各苏木、镇共组织558人次,对阿拉善左旗境内的各时期长城、岩画群等100余处烽燧、城障址及各类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巡查。


  值得提及的是,在文物保护方面,内蒙古亦不断“与时俱进”,目前内蒙古文物局为当地103个旗县(市、区)文物管理单位配发了文物安全巡查、巡护无人机,并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安全巡查、巡护无人机使用管理办法》,对无人机使用、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陈永志表示,无人机以其灵活便捷的优势被应用于文物保护工作中,不仅节约了文物巡查、巡护时间,而且对检查发现的违法行为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制止和锁定违法犯罪证据。同时,对野外大跨度的田野文物能够进行及时有效地监控,为文物的保护监测提供长期的数据参考,有效提升了田野文物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中国文物保护法规发展的历程

政策法规 2024-10-12 0

关于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的探讨

行业动态 2024-03-07 祝兵 0

推荐更多

万宁桥——北京中轴线古建筑群

建筑百科 2025-04-29 0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