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为何中国古建筑用木,西方用石?

2025-04-07 09:40研学建筑10403

  使用木材建造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柱子、梁枋、屋顶构造,主要使用的建筑材料都是木材。从故宫太和殿的金丝楠木大柱到江南水乡的穿斗式民居,木构体系贯穿了从皇家宫殿到市井民居的所有维度。


  然而,西方却不是如此,纵观西方的传统建筑,神庙、教堂、城堡......西方建筑对石材有着执着追求,石材在西方传统建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那么为何中国古建筑用木,西方用石呢?


▲故宫太和殿


▲巴黎圣母院


  一、自然环境的“先天选择”


  中国:木材资源的天然优势


  中国古代建筑对木材的倚重,本质上是地理环境与生存智慧的双重选择。古时候木材十分易于获取。古代中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高,优质木材易于获取。同时在古代,木材运输成本相对较低(水运为主),京杭大运河的贯通使南方木材可直达北方。早期建筑使用夯土技术与木材结合,便形成坚固的“土木结合”的建筑体系(如窑洞与木构架结合)。


▲木材水路运输


  西方:石材资源的地理馈赠


  地中海地区多裸露岩层(如希腊帕罗斯岛的大理石),开采便利。火山灰资源丰富(如意大利),为古罗马混凝土技术提供了原料基础。意大利卡拉拉大理石矿开采史可追溯至古罗马时期,奥古斯都大帝便用此地石材建造了万神殿。


▲大理石矿


  二、文化观念的“深层驱动”


  中国:“天人合一”与生命哲学


  受《周易》影响,中国人认为建筑如生命,可“新陈代谢”,重建象征延续而非断裂。例如故宫太和殿曾多次焚毁重建,但始终保持原貌。建筑追求“适形而止”,强调灵活变化而非永恒。故宫太和殿虽为最高规格,仍可通过拆卸重组实现功能调整。


▲太和殿


  西方:“永恒崇拜”与神性表达


  西方建筑则追求永恒的属性,以强调建筑的神圣性。石材坚固不朽的特点,促使其被广泛使用。例如埃及法老追求“不朽”,金字塔用230万块巨石建造。西方的宗教建筑更需承载神圣性,例如哥特式教堂用石材尖拱实现“向上飞升”的精神隐喻。


▲哥特教堂


  三、技术路径的“路径依赖”


  中国:木结构的极致发展


  榫卯技术的突破使得木构建筑体系能够广泛传播。宋代《营造法式》总结出多种基本榫卯形式,榫卯技术的成熟使用,使木构建筑抗震性能良好。另外模数化体系的发展,以“材分制”实现标准化生产,也大大缩短了建造工期,故宫太和殿重建仅用11个月。


▲斗栱


  西方:石结构的力学革命


  西方建筑则使用拱券技术,罗马人用石材建造万神殿穹顶(跨度43.3米),解决石材抗拉弱的缺陷,创造出无柱的大空间。在哥特式教堂中,通过飞扶壁将重力导向外部支柱,使巴黎圣母院实现40米高窗。


▲拱券


  但需了解的是,在中国古建筑中,也有石材的使用,西方的传统建筑,也会使用木材。如在多数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中,底层会用石基防潮。在泉州开元寺石塔用花岗岩模仿木构斗拱,反映石材在宗教建筑中的特殊地位。在西方一些较寒冷地区,也会选择使用木材建筑木屋。


  总体来说,为何为何中国建筑用木,西方用石,是自然禀赋、文化基因与建筑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木构的“活态传承”与西方石构的“永恒追求”,本质上是人类对建筑功能、美学与时间维度的不同解答。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中国古建筑中山墙的种类与样式

建筑百科 2025-04-03 0

中国古建筑研究的代表人物

建筑百科 2025-03-19 0

了解中国古建筑的六大构件

建筑百科 2025-03-12 0

中国古建筑瓦当的“秘密”

建筑百科 2025-03-06 0

中国古建筑如何排水?

建筑百科 2025-03-05 0

推荐更多

探索古代酒文化与历史的牵连

历史解说 2025-04-03 0

中国古建筑中山墙的种类与样式

建筑百科 2025-04-03 0

中国传统古建筑色彩如何演变?

建筑百科 2025-04-02 0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