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是旧时主要的代步工具,上马石是常见的门前陈设。上马石也叫下马石,为拐角形或阶状石块,置于大门两侧,上马下马,踩踏方便。石分两级,材料多为汉白玉或大青石,石上雕以云纹图案,或涂以彩色,与大门和影壁相呼应,增加门前空间的富丽感。
山西榆次常家大院拴马桩
上马石最早可以上溯到秦汉时期,是古时驿站的必备之物,帮助驿站完成交通、邮递任务的重要工具。上马石在驿站是为了提高功效,而在官衙府第却是身份的体现。作为等级制度的一个表现,只有一定级别的官员家门口方可设置上马石。住宅门前有没有上马石是宅第等级一个划分标准,旧时北京的府第和大四合院、大会馆的门前都在左右有上下马石。
浙江宁波司马第正门前上马石
上马下马之外要拴马,拴马桩通常立在大门外两旁,有的采取对称形式。拴马桩可分为桩顶、桩颈、桩身、桩根四个部分,讲究一些的用整块青石或汉白玉雕琢。桩根为粗坯,埋入地下。桩身表面以横格或席纹排凿,有的还浮雕串枝莲、卷草、云水纹图案。桩颈雕饰常用鹿、马、花、鸟、云水、博古等浮雕图案。桩顶部分为人物、动物造型,是拴马石雕刻的精彩所在。
北京后海某宅第大门上马石
拴马桩上的人物造型多样,踞坐童子、腆肚汉子、长须老翁,戏狮人、骑麟人、驭兽人、架鹰人,露齿笑者、叼烟斗者、托腮者、唿哨者,以及背着行李表情愁苦的孩童,应有尽有。拴马桩头刻石猴的比例也很高,猴子形态各异,有的顾盼张望,有的正襟危坐,有的亲热戏耍,令人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