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门钉门环——中国古建筑营造知识

2024-05-31 11:53网络21136

  在古建筑里,门钉只在板门上使用。有的专家认为:门钉源自墨子所说的“涿弋”,长二寸,见一寸,即钉入门板一寸左右。当初用来提防敌人用火攻城,所以在涿弋上涂满了泥,起防火作用。门钉一般是铜制的。


  门钉是古建筑大门的一种重要装饰,亦多用于宝榻大门。金光灿灿的门钉,钉在朱漆大门之上,既壮观瞻,又保坚固。一般安装使用在位于城门、宫门、院门、券洞门位置的板门上。


  门钉的数量和排列,在清朝以前未有规定。清朝则对门钉的使用有一定之规。


  皇家建筑,每扇门的门钉是横九路、竖九路,一共是九九八十一个钉。九是阳数之极,是阳数里最大的,象征帝王最高的地位。因为帝王庙是供奉历代帝王的,所以也用九路门钉。


  门钉按质地分为铁质、铜质、木质、石质四种。铁质门钉一般使用在早期寺庙建筑的板门上,以唐、宋时期居多;铜质门钉则大量使用于明清时期,并且在铜上馏金,显出金黄色,与朱门颜色相匹配;清晚期偶尔也有木质门钉出现,用圆木旋出钉形,涂上黄色,一般体量较小,用在一些不太重要的小门上。



  门钉按形状分为圆形和花瓣型两种。圆形门钉从纵刨面看,底部较粗,头部较细,中间偏下有一个二道台,较具有阳刚之气;花瓣型门钉亦有一个二道台,上部则有五瓣、六瓣、八瓣之分,莲花瓣状金锤,似女人的乳房,较具阴柔之精美。


  门钉的钉和帽分开制作,然后再用铅锡把二者浇铸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直接使用。


  门钉有几个作用,一个是装饰,一个是代表等级,再一个起加固作用。


  最早的门钉只起加固门板的作用。由于一扇大门往往要由若干块板子拼起来,时间一久容易散开。为了避免散落,就在门板里头穿上带,又怕带不结实,于是再用门钉加固。后来门钉做得越来越整齐,横竖成行,钉子的数目也就成了等级的标志了。


  由于皇家建筑体量大,门也大、需要门钉的路数也多。通常皇家竖九路、横九路,王府七路乘七路,亲王七路乘九路,再往下就是五路乘五路。


  紫禁城东西南北四个门中,除南门午门(下门开五个门)外,其余都开三个门。朱门上都有金黄色门钉。这一排排门钉,不仅有其构造功能,也是装饰品,并体现着中国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在大门上装门钉,本出自构造需要,在本板和穿带部位钉上铁钉是为防止门板松散。但钉帽外露,有碍美观,古人将钉帽打成泡头状,这样,门钉兼有装饰功能。从隋唐(581-907)以来,就在大门上施用门钉了。



  紫禁城南(午门)、北(神武门)、西(西华门)三门都设九路门钉,即九行九列,共八十一颗门钉,独东(东华门)门是八行九列,共七十二颗门钉。“九”与帝王有不解之缘,九为阳数之极,多用九附会帝王,以九五称帝王之位,《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故九路门钉是体现最高等级的门钉排列。而根据前人猜测,东华门不同的理由是,先皇帝的殡宫停放景山寿皇殿时,从东华门走,其卤簿仪杖及百官排班也在东华门。据考,清顺治、嘉庆帝的灵柩是先后出东华门进景山的道光帝崩后,灵柩移圆明园正大光明殿时,也是出东华门。又说,皇后神牌也由东华门迎入奉先殿,神牌属阴。生为人,死为鬼,故东华门为鬼门。又生为阳、死为阴,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故东华门门钉用偶数。


  然而,皇帝外出巡幸走的也是东华门,皇帝的画像、玉牒也由东华门请入。故“鬼门”一说,似有牵强,其实这是皇家的习惯,东华既办丧也做他用。关于门钉使用的数量,明代以前,无明文规定,到了清代,才把门钉数量和等级制度联系起来。《大清会典》载:“宫殿门庑皆崇基,上覆黄硫璃,门设金钉。”“坛庙圆丘外内垣门四,皆朱扉金钉,纵横各九。”


  对亲王、郡王、公侯等府第使用门钉数量有明确规定:“亲王府制,正门五间,门钉纵九横七”;“世子府制,正门五间,门钉减亲王七之二(减掉七分之二)”;“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与世子府同”;“公门钉纵横皆七,侯以下至男递减至五五,均以铁。”


  《燕都》杂志曾刊殷文硕单口相声《漫话燕京》:


  连大门上的门钉全分等级。皇宫城门上的门钉,每扇门九排,一排九个,一共九九八十一个。在古代呀,“九”是最大的阳数,象“天”,所以,皇宫的门钉,是九九八十一个。哎,唯独东华门的门钉少一排,是八九七十二个。为什么呢?那时候,文武百官上朝都走东华门,这门是给文武官员准备的,所以少九个门钉,剩七十二个啦。


  王府的门钉是七九六十三个;公侯,四十九个;官员,二十五个……到咱们老百姓家,一个不个!不信?您考察呀,只要不是官府,多阔的财主——磨砖对缝影壁,朱漆广亮大门,那门上一个门钉没有!要不怎么管平民百姓叫“白丁儿”呢,哎,就从这留下的!



  “白丁”云云,逗乐而已。门钉数目体现着等级观念,是不错的。清代规定,九路门钉只有宫殿可以饰用,亲王府用七路,世子府用五路。宫门饰九九八十一颗钉,因为“九”是最大的阳数,《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古代以“九五之尊”称指帝王之位。


  门环,俗称响器,是安装在房屋大门上的拉手,并供叩门之用,中国门环也常被称为铺首或门钹,但严格说来铺首和门钹只是门环不同形式的底座。


  门环常以金属制成,在中国古代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例如据《明史》记载:“亲王府四城正门以丹漆金钉铜环;公王府大门绿油铜环;百官第中公侯门用金漆兽面锡环;一二品官门绿油兽面锡环;三至五品官门黑油锡环;六至九品官门黑油铁环……”


  中国门环常以铺首或门钹作为底座。铺首为兽头状,例如椒图。门钹为钹状,周边有圆形、六角形、八角形等。世界其他各国的门环有以人像作为底座的。


  铺首俗称怪兽衔环,是一种兽面纹样,多为椒图、饕餮、狮、虎、螭龙等凶猛兽类,镶嵌在大门上作为门环的底座,也可不衔环而仅作装饰用,也可用于青铜器、陶器等器物上安装提手。


  中国古代文献中对铺首的记载基本上为门上所用,例如《说文解字》上说:“铺首,附着门上用以衔环者。”又如《汉书》“哀帝纪”记载“孝元庙殿门铜龟蛇铺首鸣”,对此唐代颜帅古注释说:“门之铺首,所以衔环者也。”古书对除门以外其它器物上的类似饰物并无确切记载,其当时的名称不详,但现在也一般将其称为铺首。


  关于铺首的起源,中国古人有不同的说法。东汉应劭的《风俗通》声称,铺首为春秋时期的鲁班仿照蠡(一种螺蛳)的形象而发明的。但实际上在商周时期的陶器和青铜器上就有铺首衔环了。《后汉书》记载,商朝人以螺蛳头挂在门上,以期门户如螺蛳壳般紧闭,远离凶险。明朝人杨慎据此认为,椒图形状像螺蛳,就是起源于商朝以螺蛳挂门的传统。图片


  根据考古发现,殷墟青铜器第三期偏早和第二期晚段器物中就已经出现了铺首衔环,而无环的单纯铺首则可追溯到更早的二里头文化。有现代学者认为,铺首起源于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饕餮纹。


  汉代时期,已非常盛行将铺首装于门户上,其铺首的形制有多种,例如西汉孝元庙铺首为龟蛇,乃是四象中的北方玄武造型,而汉代也有以朱雀、双凤、羊头、虎、狮作铺首,兽目怒睁,露齿衔环,显得十分威严。汉代以后,铺首形式变化不大,延续至今。后常以龙生九子中的椒图作为铺首。


  明清皇宫有些大门上的铺首,只是形若衔环,并无实际的门环,因此只具有装饰功能。而民间则常以门钹代替兽面铺首作为门环底座,采用圆形、六边形、八角形等几何形状,中部隆起,因形似钹而得名。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推荐更多

根深花繁——源远流长的刺绣发展史

非遗传承 2024-11-24 李宏复 钟高翔 0

访古河北保定地区文物古建筑

建筑百科 2024-11-20 0

鸱鸮纹——中国传统纹样

东方文化 2024-11-20 十约日志 0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