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中国古建筑风水学的基本原则

2024-06-09 09:33网络19825

  风水学在对古天文学、地理学和人体科学融会贯通的过程中,产生了三大原则:天地人合一原则、阴阳平衡原则、五行相生相克原则。



  天地人合一原则


  天地人合一源于老子《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人为地所承载,人应当法“地”;地为天所覆盖,地要效法“天”;天为道所包涵,天要效法“道”;道以自然为本性,所以道是“自然”的。


  这种原则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建造中尤为体现,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虽由人作,宛如天开”。如布置住宅建筑基地时就应注意场气效应,审慎选择空地,合理布置游园,精心构筑小品,形成符合气候特点、满足基地条件、与人健康舒适的环境,这便是天地人合一的具体化。



  阴阳平衡原则


  古人认为,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既不过分也不偏颇,呈现协调状态。阴阳平衡则人健康、有神,阴阳失衡人就会患病、早衰,甚至死亡。凡是向阳的、外向的、明亮的、上升的、温热的、永恒运动的,都属于阳;凡是背阳的、内守的、晦暗的、下降的、寒冷的、相对静止的,都属于阴。阴阳是互根互制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古人认为,山之南与水之北向阳,故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如:“华阴”在华山之北,“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淮阴”在淮水之南,“汉阳”在汉水之北,“洛阳”在洛水之北。



  五行相生相克原则


  五行是《易经》的基础理论之一,古人长期以来是用《易经》的观念来指导择地、布局和建造房屋,并且应用于大地、山川、河湖、道路、城镇、村落、住宅的建设中,这是人们长期遵循的理念。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有相生相克的转化关系,利用这种转化关系可以解释许多问题。


  如北京社稷坛祭坛上层按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中黄,铺设五色坛土,俗称“五色土”,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坛台中央立“社主石”,亦称“江山石”,明清两朝皇帝每年的农历二月、八月上戊日例行在此举行祭祀仪式,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中国古建筑营造——有趣的斗栱

建筑百科 2024-06-25 0

中国古建筑故宫里的秋千文化

建筑百科 2024-06-21 周乾 0

中国古建筑如何超然?

建筑百科 2024-06-12 行谈君 0

中国古建筑中的砖雕戗檐

建筑百科 2024-06-11 0

推荐更多

古老家谱中词汇的正确解读

历史解说 2024-06-21 0

中国古建筑故宫里的秋千文化

建筑百科 2024-06-21 周乾 0

南方民居建筑木结构特点

建筑百科 2024-06-20 孙大章 0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