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叠涩——古建筑之神奇砖石砌法

2024-02-29 11:34网络26398

  叠涩是一种古代砖石结构建筑的砌法,用砖,石,有时也用木材通过一层层堆叠向外挑出,或收进,向外挑出时要承担上层的重量。


  现在叠涩是一个建筑学术语,通常用于描述在砖石或混凝土结构中,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砖石或混凝土块来增强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这个术语也可以用来形容在绘画或装饰中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图案纹理或色彩来创造出一种特定的效果。



  叠涩顶形式很多,有对角脊,多角形和圆形穹窿等,叠涩法主要用于早期的叠涩拱,砖塔出檐,须弥座的束腰,墀头墙的拔檐以及门窗洞口等,还用于砌筑砖建筑的室内天花藻井、塔顶等。这种砌砖法常见于砖塔、石塔、砖墓室等建筑物。


  在建筑学中叠涩,因将砖石或混凝土块以特定的方式堆叠或叠放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坚固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以用于墙壁柱子拱门等建筑元素中,以增强其强度和稳定性。叠涩的原理是通过将砖石或混凝土块之间的接触面相互锁定,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牢固。这种结构也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材料纹理或颜色来增强其视觉效果。



  叠涩砌筑方法最早的实例见于河南襄城茨沟汉墓墓顶。到了唐、宋、辽、金时期普遍采用叠涩墓室顶盖。从北魏到金代一直是用叠涩方法砌筑砖石塔檐口。砖塔的门窗上也有用叠涩尖拱的做法,例如五代末期的苏州虎丘塔、宋代开封祐国寺塔等。明代清真寺的窑殿中也仍沿用叠涩穹窿。


  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风景区的宝轮寺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故称仁寿建塔。为供奉舍利由尼姑道秀主持建筑,塔体为木塔。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僧人智秀重建宝轮寺塔(砖塔)。因其塔内回声类似蛤蟆的叫声,俗称“蛤蟆塔”。



  宝轮寺塔为13级叠涩密檐式砖塔,塔高26.5米,周长21.6米。塔底有台基和台座。塔身自下而上逐层收敛,每层高度均匀递减,使得塔身外形呈抛物线状。每层塔身分别辟有半圆形拱券门、佛龛、窗洞,塔内有塔心室和梯道。宝轮寺塔外形作唐塔,内部结构承袭宋塔的建塔方法,融合了唐、宋密桥式塔和楼阁式塔的艺术特点和结构方法,具有比较重要的研究价值。


  2001年6月25日,宝轮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学者认为,叠涩穹隆是人类对扩大室内空间要求的反应。由此可以看出,古人的智慧以及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除叠涩外,还有很多古建营造技艺,是在历代相传以及实践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挖掘、整理和继承。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古代建筑的环保智慧

建筑百科 2024-12-06 0

中国古建筑之西安钟鼓楼

建筑百科 2024-12-04 0

中国古建筑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建筑百科 2024-12-02 0

推荐更多

陶器诞生的工序:从黏土的可塑性讲起

材料百科 2024-12-05 探事人 0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