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古代的秋裤是什么样的?

2024-01-03 11:21南京日报7092甘小博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没穿秋裤遇寒流。”这几天气温骤降,秋裤成为保暖御寒的一大法宝。秋裤是怎么来的?古人也穿秋裤吗?今天带着你一起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秋裤演变史”。


  中国最早的秋裤,竟然是“开裆”的


  “在中国,衣服随着文明演进有着漫长的发展史。最早的时候人们在身体上涂抹图画,用动物皮毛覆盖身体,后来学会了缝制毛皮,更能保暖,这大概是一万八千年前的事。再后来,人们发明了纺织物,学会了缝制丝布衣服,这大概是六千年前的事。”南京青年文化学者侯印国介绍,在古老的记载和传说中,一般认为先民是在黄帝时代发明了“衣裳”,上半身穿的叫“衣”,下半身穿的叫“裳”。他在《风月同天:古代文化变迁中的细节》一书中,专门研究了古代秋裤。


  《释名·释衣服》记载:“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避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也就是认为“衣”字就是“依靠”的“依”,人们靠它来“避寒暑”,因而才有“衣”这个名字。从出土的彩陶图案来看,当时的上衣大都是交领右衽,下裳则类似围裙。


  最早中原地区的古人无论男女,下半身都穿类似裙子的“裳”,所以并不穿裤子。但裳显然并非保暖的最佳选择,所以先秦时期,中国人会在裳的下面再穿一种叫“胫衣”的衣服。“胫就是小腿,所以这种‘胫衣’只负责小腿,大腿以上就没有了,可以理解成这是两条从脚背到膝盖的‘长筒袜’,但有系带可以系到腰上。”侯印国告诉记者,事实上,这种“胫衣”最早确实是跟袜子一样,两条腿各穿各的,不像后来的裤子,两条裤腿是连在一起的。“胫衣”主要是为了保暖,还有棉制的,可以理解它是历史上最早的秋裤或者棉毛裤。不过,胫衣的“遮羞”功能有欠缺,所以一般要和裙子一样的“裳”配合起来套穿。“也就是说,在先秦时期,到了秋冬,大部分中国人都是衣、胫衣、裳三者同穿,这样才能把整个身子遮起来。”


  “胫衣”本来是两条腿上各穿一条,后来逐渐演变成了联腰、上面开裆、下面有裤腿的开裆裤,这种裤子也叫“袴”或者“绔”。《说文》云:“绔,胫衣也。”为了保暖,有些袴非常厚实。侯印国表示,这种开档的“袴”现在还能看到一些原物,在湖北江陵出土过战国时期的凤舞花簇绣锦袴,就是制作工艺非常精良的“开裆保暖秋裤”。在福州的南宋墓中曾经出土过二十三件裤子,其中有不少开裆单、夹裤和开裆丝棉裤。


南宋黄昇墓出土的黄褐色牡丹纹罗左右中缝开裆裤。福建博物院官网图


南宋黄昇墓出土的黄褐色牡丹花绫开裆夹裤。福建博物院官网图


  开裆变合裆,动物皮毛制成的“皮裤”很保暖


  秦汉以前,中原地区大都穿裳和开裆裤“胫衣”,但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生活在马背上,这种衣服显然不适合他们,所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三千多年前就发明了合裆裤,这也是中国裤子的起源。


  考古曾发现西周时期新疆地区的“皮裤”,这种裤子是合裆裤,用动物皮毛制成,皮在外,毛朝内,很能起到保暖的作用。这种起源于西北的衣服,在先秦被叫作“胡服”。战国时赵国的赵武灵王为了国家的强大,推行“胡服”,教练“骑射”,使得“胡服”开始进入中原。“秦国本来就位于西北,也采纳了‘胡服’,这也为后来中原人穿裤打下了基础。我们现在看到的秦始皇兵马俑,大部分都是穿裤子的。”侯印国说。


  合裆裤传到中原后,非常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尤其盛行,到唐朝时,更是彻底改变了周代以来上衣下裳的主流服饰传统,形成了上衣下裤的形制。


  而且,在中国,衣服也很早就有了“避寒”和“遮蔽”之外的功能。早在夏商时期,它就已经是“昭名分、辨等威”的重要工具。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等级的人要穿不同的衣服,衣服就承担起管理和政治职能了。


  除了秋裤,古人还有很多保暖工具


  无论是开裆的“胫衣”,还是类似皮裤的皮毛“胡裤”,都是古人用以保暖的重要方式。更保暖的衣服还有貂裘之类,但在没有空调和暖气的年代里,保暖仅靠衣服还不够,需要很多其他保暖工具。


  比如燎炉,这是供烘烤或取暖用的炉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较为常见了。侯印国介绍,目前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燎炉中最有名的一件,就是现藏于国家博物馆的春秋王子婴次炉,这件青铜器形状似长方盘,圆角平底,器壁两侧有环钮,内壁有铭文七字“王子婴次之燎炉”。


王子婴次炉。国家博物馆官网图


  汉代以后,暖炉样式就更加多元了,还出现了可以拿在手里取暖的小巧温手暖炉。唐宋以后,还发明了内置热水的暖水瓶,其中有种专门用来暖脚的,叫作“脚婆”,宋代著名的文学家黄庭坚就很喜欢这种暖具,还专门留下诗句“千钱买脚婆,夜夜睡天明”。清代皇宫中使用的炭火盆,则大都是景泰蓝,外加金属罩,又美观又安全。


清代掐丝珐琅八吉祥纹火盆。故宫博物院官网图


  秦汉时期,皇宫中还设有专门的“温室”或“暖殿”供皇帝冬天居住和使用。《汉书·京房传》中说:“房奏考功课吏法,上令公卿朝臣与房会议温室。”这里的温室是殿名,为什么要叫温室殿呢?成书于东汉末、经过唐人扩写的《三辅黄图》记载:“温室殿,武帝建,冬虞之温暖也。”说明它的得名,确实来自其保暖的功用。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朝的温室内设有各种防寒保暖的设备,如用花椒和泥涂壁,壁面挂有锦绣,另设屏风和鸿羽帐,地面铺着西域进贡的毛毯。


  北方民间常见的火炕则是宋代以后慢慢出现的。南宋朱弁出使北方后写的《炕寝》一诗,详细记载了当时烧炭的火炕:“御冬貂裘弊,一炕且踪伏。西山石为薪,黝色惊射目。方炽绝可迩,将尽还自续。飞飞涌玄云,焰焰积红玉。”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推荐更多

中国古建筑之西安钟鼓楼

建筑百科 2024-12-04 0

广州陈家祠装饰“七绝”

建筑百科 2024-12-02 0

为什么古代的城市会有城墙?

建筑百科 2024-11-29 0

陕南羌族传统民居建筑特色

建筑百科 2024-11-29 曹丽 0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