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戏剧与中国古建筑——凝固的建筑诗意

2022-08-01 13:19网络14636

  戏剧与建筑,虽然是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在其艺术表象之后的很多层面上具有众多相通之处。中国古建筑雕刻图案上,有着许多戏剧人物的情节,那么,是戏剧影响了建筑,还是建筑传播着戏剧故事呢?或许这得回归到人类的行为才能解答了。


  人类的仪式活动,不仅仅对仪式本身具有价值,也深刻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中国传统社会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生活是按照某种特定的规范进行的,这种规范就是“礼制”。它使中国人的生活具有强烈的仪式化特征。



  在一个传统的大家庭里面,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身份地位所规定的方式生活。父母住在正房,儿女只能住在东西厢房,早晨起床首先要拜见父母,仆人有专门的行走路线,不能随便进入主人的生活区域。可道园中大夫第传统的院落,它的居住模式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仪式的物化。


  即使在当代社会,尽管“礼制”较少提起,但仪式性依然潜在地影响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中国传统的戏曲具有固定化的表演程式,很多程式长期不变,真实的生活不也是一样吗?我们早上起床、上厕所、吃饭、上班、下班、吃饭、睡觉;我们挤车、开会、旅游、开生日party,春节团聚包饺子等等,这种程式化的生活是现代社会的生活“仪式”,是社会所导演的戏剧,每人在不同社会场合有不同的身份和角色。尽管每天和每人的细节有所差别,但大同小异。



  戏剧是真实生活的提炼,也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而生活本来就具有戏剧的特征。从戏剧的角度来看现实生活,更容易把握生活的结构。建筑作为生活的物质载体,如同戏剧的舞台,不可避免地在雕刻纹样上去反映生活的结构脉络,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是建筑被戏剧化了。反过来,建筑作为载体,人们在里面的日常生活被记录下来,加以描绘,就是一幅幅戏剧人物图了。艺术源于生活,所以戏剧和建筑之间的影响应当是相辅相成的。


  戏剧,把建筑和生活在这建筑里的我们搬进了雕刻的故事里,使人们感到“直如真事在望”。如何让生活戏剧化,“情境说”便是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解答。徽派建筑在情境的表现上丝毫不逊于戏剧。在这里,不会出现“客厅”、“书房”、“卧室”等功能性的命名,而是以“仁本堂”、“贻庆堂”等极富诗意的名称赋予空间无限遐想。比如“蛾眉颦间颦蛾眉,美人靠上靠美人”,凝望美人靠,即便无人,也会引发人们对可能发生在这里的戏剧性场景以无尽的想象。



  从16世纪开始,戏剧题材已在建筑中开始应用,17世纪时期,与戏剧直接关联的“背景题材”发展最为迅速。匠师把大量戏曲场面被搬移到建筑构件上,采用组画形式将主人喜欢看的典型片段长留在壁上,进行精雕细琢,可以随时欣赏。所谓“观厅一日、说戏一年”,戏剧极大丰富了建筑木雕题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传统戏剧歌仔戏

非遗传承 2019-03-30 秦半两 0

推荐更多

辽代人有哪些交通工具?

历史解说 2024-10-14 0

落花流水纹——中国传统纹样

东方文化 2024-10-13 0

中国文物保护法规发展的历程

政策法规 2024-10-12 0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