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居砖雕以完整美观、庄重大方的艺术风格著称。这些砖雕构思巧妙,工艺细腻,线条流畅,物象生动而富于变化,景物层次分明,反映出砖雕工匠们精湛的艺术造诣,具有的很高的艺术价值。
砖雕作为建筑的装饰构件,既有独立的观赏价值,又与整体建筑浑然一体,运用多样的形式和手法,采用丰富想象力和表现力,化俗为雅,或明示,或暗喻,以景寄情,庄重典雅,具有强烈的生活趣味,且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思想内涵,体现了宅院主人传统的道德文化和审美情趣,展现了山西这一地区的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灿烂的民间艺术。
明清时期山西民居建筑中的砖雕艺术品,工艺细腻繁复,注重情节和构图,线条流畅有力,形象生动饱满,雕刻层次复杂而分明,艺术观赏性强。而且砖雕图案的取材也颇为广泛,可谓繁华似锦、异彩纷呈。综观山西古民居砖雕,其主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各种人物故事图:有“和合二仙”、“八仙过海”,“刘海戏金蟾”等神话人物“,桃园三结义”、“拾玉镯”等戏曲人物“,五子夺魁”“、五子进宝”等儿童游戏图及“燕山教子”、“陶渊明爱菊”等。
民间吉祥动物图:如“二龙戏珠”、“龙凤呈祥”、“鲤鱼跳龙门”、“狮子滚绣球”、“松鹤延年”、“五福(蝠)捧寿”、“麒麟送子”、“三阳(羊)开泰”、“马上封侯(猴)”、“封(蜂)侯(猴)将相(象)”、“凤凰牡丹”、“喜鹊登梅”、“猫蝶(谐音耄耋)秋菊”等,另外还有龙、凤、麒麟等“脊兽”,反映民间希望延年益寿、家庭兴旺的美好愿望。
民间吉祥植物图:四季花卉——春牡丹(富贵之花)、夏莲花(纯洁美丽之花)、秋菊花、冬梅花等;花中君子——梅、兰、竹、菊;象征多子多孙的“葡萄百籽图”、“连(莲)生贵子图”;四果——石榴(留)、佛手(福寿)、仙桃、香元(圆);象征长寿的灵芝、松、柏等图案,充分表达了宅院主人崇尚道德修养,追求吉祥幸福人生的传统思想理念。
各种民间的传统纹样:福纹、流云纹、花草纹、波浪纹、龟背纹等;其他,如暗八仙(八仙人物的法器)、戟磬如意(谐音吉庆如意)、琴棋书画、文房四宝、香炉宝鼎、平(瓶)安(案)如意等。
各种隶书、篆书等文字雕刻,有“福”、“禄”、“寿”、“喜”字,有砖雕门额“静观”、“洞达”等。祁县乔家大院有“百寿图”、“省分箴”两处大型砖雕照壁,是典型的书法文意俱佳的艺术精品。
另外,还有采用“组图”形式将许多情节连贯、生动形象的图案巧妙地组合在一起的,有“四逸图”、“二十四孝图”等组图,也有的雕刻其他文学故事、戏曲故事、民俗风情、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等。
这些砖雕造型优美、技高艺精,千姿百态,主要用于门楼、照壁、女墙、墀头、烟囱,以及房顶的各种脊兽、脊雕,虽历经沧桑仍传承至今,通过传统工艺把丰富的社会、历史、人文的信息传递给以人们,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保护这些传统的砖雕工艺,对我们科学地研究当地建筑、民俗、文化、艺术等有着重要的意义。然面笔者在山西古民居走访中发现山西许多明清民居,大多数无法列入文物保护单位行列,而且这些房屋有很多是属于私人所有的,且大多有人居住。居住者往往多是没有迁居能力或不愿迁居。
多年来,由于文物保护意识淡薄或缺少维修资金,不少古民居由于年久失修,毁坏或被拆除,其中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砖、木、石雕等构件也常被损坏或出售。此外,有一些地区为了开发旅游,在到处收购这些构件。
因此,这种情况如不加以控制,长此以往,依附于古建筑的这些宝贵艺术品会随着古建筑的日渐减少不断消失,随着商品流通的不断增加而慢慢流散到各地。
经过认真调查分析之后,加强砖雕文物的保护势在必行。如何对古建筑构件砖雕进行有效的维修和保护,使这颗古建筑中的明珠一直璀璨下去,是摆在文物工作者面前的主要课题。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首先,加强对广大群众进行文物保护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我们不仅要保护古建筑,而且也要保护古建筑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第二,古建筑的保护要和生活在古建筑中的居民的利益结合起来,使他们成为保护的主体,没有居民的参与,各项保护措施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当然,政府应当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进行维修,这样文物保护才能真见实效。
第三,要保护依附于古建筑的砖雕,首先要合理保护古建筑本身,政府应该普查所有古民居并进行科学的鉴定,对民居实行保护的同时,对其中有价值的砖雕等构件也要提出明确的保护责任和要求,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对那些确实无法维修的允许拆除的古民居,主管部门可收购其中尚有利用价值的建材和构件,用于古建筑维修。
第四,进行砖雕保护与维修应该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在进行古建筑维修时,首先要坚持“保持文物原状”,对于砖雕的维修就是要保持它的原有工艺,因为只有保持了原有工艺才能为后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这一工艺提供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传统的砖雕制作工艺,具有一整套严格而繁复的工序和步骤。其制作方法主要分两种:一是堆塑法,也叫“捏活”,就是用手或模具在事先配好的粘土泥坯上雕塑出各种造型,再入窑烧制而成,这种砖雕多是独立成形;另一种是雕塑法,也叫“刻活”,是在用粘土烧制成的表砖上雕刻各种物像,打磨加工后制成砖雕,通常由十几块甚至几十块砖雕拼接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图案,如大型砖雕照壁等艺术品。
但在现实中,深谙这项古代传统艺术的民间老艺人越来越少了,而且新的建筑材料和现代化的建筑工具不断出现,维修人员不愿用原工艺中简单工具,进行复杂的手工操作,因而在维修中有人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来代替。但实际维修结果表明,采用现代工艺制作出来的砖雕与古代工艺的效果是不同的。手工雕刻虽然相同的花纹细看有所差异,但其线条灵活多变,生动形象。采用新材料,利用机器制作出的图案虽然完全一致,但失去了原有的古拙感。
绚丽多姿的明清山西民居砖雕,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物珍品,体现着当地民族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和审美情趣,记录着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轨迹,作为文物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呼吁人们共同保护这些砖雕文物,并对它们进行研究,更加深入地挖掘它们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