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吾国吾乡首页 频道列表

万佛堂孔水洞——京西南的唐代石窟秘迹

2021-01-18 09:30北京交大古建筑1992

  万佛堂又称为“万佛龙泉宝殿”因殿内墙壁上镶嵌有数以万计的石雕佛像,故名,寺庙的原名是“龙泉寺”。该地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磁家务凤凰岭下,万佛堂之下有著名的孔水洞,是发育在奥陶纪石灰岩地区的巨大溶洞,原名“水帘洞”,因唐宣宗年间有一位比丘号溪的老人在此创建万佛堂,遂改称“万佛堂孔水洞”。洞内有泉,水势汹涌。



  洞壁存有隋大叶十年(614年)刻经和隋唐时代的雕像,刻经大部溺於水中。唐万佛堂早已废圯,数处古建筑遗迹和几方明清石碑,零星散布在万佛堂孔水洞旁。现存万佛龙泉宝殿是明代重建无梁建筑,堂内三壁嵌满唐大历五年(770年)镌刻的“万佛法会图”汉白玉浮雕,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北魏郦道元曾记载过这里。



  万佛堂孔水洞,从隋唐开始历经多朝,都是京西一带有名的佛寺圣地,其寺院平面布局,规模范围,现难以考察,现存的佛堂塔刹等,是历史留存下来的一些遗迹,1979年8月,这里被列为北京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石壁下的万佛堂是一座明代无梁歇山顶砖石建筑,面阔三间,正面开汉白玉卷门,外立面浮雕佛像、飞天和花卉,保存完好,做工细腻。两侧各开一卷窗,门上嵌石匾“大历古迹万佛龙泉宝殿”,落款“大明万历已丑春吉日重建”,万历乙亥年即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四周浮雕莲花瓣。卷门两侧各辟卷窗一,透雕网形纹石窗扇。这个殿名很长,内涵丰富。一般佛寺殿名多为三字四字,五字以上不多见。而万佛堂的大名如此之长,表明其传承悠久,同时也是古人尊重历史的体现。



  万佛堂的现代俗称来自于小殿内三面墙壁上镶嵌的《文殊普贤万菩萨法会图》。这是一组长22.8米,宽2.4米,由31块长方形汉白玉石浮雕组成的艺术珍品,主题是佛说法场景:佛祖端坐正中说法,螺髻袒胸,宽袍广袖,右手平伸,左手放在腿上,双膝下垂,赤足,脚下有二夜叉和摩尼珠。佛两侧浮雕是骑狮的文殊和骑象的普贤(殿侧辽代花塔上的雕刻和殿内的菩萨骑乘题材一致),二菩萨前后还有供养菩萨、天王、众神鬼等群像簇拥,长幡云浪,背景是无边海水。释迦上嵌石,雕护法转轮王背有双翼,足踏两个龙女。



  浮雕周围雕刻着供养人的浩瀚队伍,不同年龄段的人物神态各异。南山墙上的众伎乐飞天持箜篌、琵琶、阮咸、瑟等乐器,仿佛一支齐整的古典乐队,正在进行大曲演奏,让人如闻其声。专家在南山墙浮雕间找到已经漫漶不清的唐大历五年三月八日发愿文。这是现存万佛堂建筑最早的纪年证据。华严宗供奉现法身毗卢舍那佛和文殊、普贤菩萨,被成为“华严三圣”,可见唐代龙泉寺是华严宗领地。万分遗憾的是,现在的殿内已经被文物部门保护起来,常人无法拿到钥匙,也就只能凭前人资料站在门外隔空冥想了。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推荐更多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旅游隐忧

乡村振兴 2024-05-28 罗丹利 0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