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的老房子,是目前中国保留比较完好的,在构成潮州古城框架的“酋、灶、义、兴、甲,家、石、辜、郑、庵”老街巷随处可见明清风格的旧居老房。许驸马府、卓府以及三达尊被民俗专家称之为中国古民居的典范,游人游览,可了解宋、明、清时代潮州建筑风格及潮人的风俗民情。其中许驸马府在1996年11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我国古建筑学不可多得的实体。
潮州的老房子,是掩埋在厚厚历史烟尘中的昔日繁华;是散落在街头巷尾的历史遗迹。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从许驸马府、卓府、三达尊……从甲第巷、义井巷、兴宁巷里的“儒林第、大夫第、资政第”……那些风格迥异的房子里,我们能够体会到一种再也回不来的气息。
潮州如诗如画古建筑
民俗的“活标本”
领略潮州文化,不能不去古城区太平路的甲第巷。酷暑的8月,来甲第巷的游人仍然是络绎不绝。当记者陪同青年作家朱辉来到这里,他的心灵却被这里一座座典雅气派的府第震撼着,他说,武汉也是座古城,但却看不到如此壮观、聚集的古民宅。
潮州民居的建筑形式多以“下山虎”、“四点金”为主,小型屋居大多用灰土闸垒砌,也有用灰沙土版筑夯成,大型建筑都用灰沙土夯墙,贝灰比例较高,有的还添加稻草筋、糯米饭等材料。虽然它的栋梁结构与中国各地民居大同小异,但它的功能与风格却有潮州固有的特点。它的装饰、类型很多,主要有金漆木雕、石雕、灰塑、嵌瓷和彩画,且部位广,大凡在木部件、门窗户扇、墙夹屋脊、外墙檐下……无不施以装饰。而这些都是体现潮州人的审美意趣,也反映出技术进步和文化演进的情态。
作家朱辉一边欣赏,一边听记者讲述。然后我们走进“儒林第”,好客的老伯一边悠悠滴着工夫茶,一边侃侃而谈潮州古民居,让我们感受到这里的建筑装饰艺术和“隔帘花叶有辉光”、隔又不隔的美妙境界。听了老伯对甲第巷古民居的介绍,朱辉情不自禁地感叹:“这真是民俗活的标本!”
潮州如诗如画古建筑
挥之不去的情结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潮州文脉的延续,老房子依然成为潮州人心目中那个挥之不去的情结。在游人的眼里,它更是蕴涵了潮州的古老和神秘,散发着一种悠久而氤氲的味道……
“政府开发甲第巷,是为了演绎出一系列‘旅游旺市’‘掘金’的故事。”一位市民这样对游人说。事实显然,潮州老房子已成为游人炙热向往的地方。
说潮州值得骄傲,是因为潮州不像其它一些历史文化名城那样,还要去造一条仿古街,潮州有这么多现存的古街。现在仿古街到处可见,难以见到的是潮州这样原汁原味的老街古居了。
潮州老房子是最能体现地区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文化景观之一,它把一个地区文化的特征和追求,用建筑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每次家里来人,记者都会把他们带到太平路去看看。走到太平路,这里仍然是商店林立,百货耀眼,人来人往,比肩接踵,昔日的繁华依然可见。因为有的百年老店仍在。不过外地游人,早把这条路称为“潮州的上海滩”。其实每一条老街都有它有趣的掌故和美丽的传说,记者曾多次陪同外地的作家、旅行家、亲朋好友一边游览老街旧居,一边讲述这些旧街古宅的传说和掌故,再陪他们到百年老店胡荣泉吃一碗鸭母,使他们一个个兴致勃勃,游兴大发。
潮州如诗如画古建筑
古韵十足的诗
潮州的老房子是一首诗。潮州的古建筑有诗的风骨和力度;设计需要创造性和想象,需要结构。诗亦如此。贝灰泥土砖石、木制构件是诗的语言形象,而它们形成的整体就是诗。
伫立在不同古建筑前,记者感到,许驸马府有一种恬静、柔和、安宁的氛围;看己略黄公祠犹如艺术的殿堂,那栩栩如生、精湛的木雕,给人一种错综复杂、艺海无边的感觉;立在湘子桥头,倾听韩江的诉说,你会感到博大、雄浑的气氛。
看过黄梅岑先生的《潮州街道掌故》,再去听曾楚楠先生讲潮州老房子的趣闻,那更是妙趣横生。从开元路的“鹭叙蚝烙”到东平路的“老君堂姑苏香腐”,从西平路的“禧盛笋米果”、“城南书院”、“菠萝房、七丛榕”到南门古的“潮州花灯琐话”,还有义安路的“晋兰亭笔店”、“李万利、王生记刻书铺”,中山路的“妹仔兄汁”、“铭雀砚斋”,上水门街的“射圃变佘铺”,卫星一路的“玉华荣庄、鹦哥雨伞”……一个个古老的故事诉说着这里的悲欢离合、兴与衰、败与成。从那些遗留下来的老房子你看到的不仅仅是历史的痕迹,而是一首古韵十足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