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坚守40余年 匠心依旧——传统书画装裱修复老技师马兆海

2017-03-22 15:13湖州在线8675


  一把羊毛刷,一堆各式各样的装裱刻刀,一盆自制的糨糊……40多年的手工书画装裱生涯中,这些是马兆海最常用的家当,也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3月份,盐城大洋湾樱花节开幕将展出全国名家的50幅书画作品,而这些作品的装裱全由马兆海包揽了,他忙得不可开交。

  装裱41年别人用机器他仍坚持手工“慢活”

  沿着建设路一路走,一间简易的门面边,立着块牌子,上书“锦龙堂”,这就是马兆海的工作室。推开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巨大的桌子,占据了工作室的大部分空间,上面零散地放着一层层宣纸,还有排笔、尺等。再往里走,便是他与妻子的卧室,一口锅、几个碗碟、一张床铺。

  “手工装裱修复需要静心,所以经常要在夜里做工。”说这话时,马兆海无意识地微眯起了双眼,因为长久的熬夜,他的这双眼一直不大好。他告诉记者,从17岁正式跟着父亲装裱书画,一晃已有41年了。如今别人都用机器装裱做新“谋生”,他却仍坚持手工。“机器装裱用时很短,大概一个小时就够了,但基本上是一次性的装裱,对传统书画是一种伤害。”马兆海说,因为现代机裱常用的胶进入纸张,会改变古代书画的纸张性质,“更为重要的是,古代的书画常常呈现出一种淡彩淡墨的效果,而机裱过于机械,根本无法表现出原作的美感,也失去了其中独特的韵味。”

  托心、晾晒、方心、下料、镶边、覆背、磨光、挂轴……手工装裱有22道工序,工艺繁琐,有时候,装裱一幅作品需要20多天时间。回忆起初学装裱,马兆海笑着摆摆手道:“那个时候,没少‘吃’父亲的木尺子。”有一次,因为晾晒的手法不到位,搞坏了客人的一幅名画,狠狠挨了父亲一顿打。“手工装裱一定要用过硬的技艺,可能学习三五年也只是学到了一个皮毛。”

  马兆海告诉记者,虽然手工裱效率低,但他手里却从没断过活,每年他都要修复装裱书画2000余件。除了多年的老顾客,慕名而来的顾客也络绎不绝。对他来说,手工装裱已是一门放不下的老手艺了。

  为旧书画“医治”曾修复吴昌硕谭建丞的书画

  在马兆海看来,给旧书画装裱就如同给它们“医治伤口”。“以虫蛀的画为例,虫洞处我们需要加新的宣纸,再进行打磨、磨光,要看不出来痕迹。”

  另外,对于修补的艺人们来说,还必须深谙书法绘画知识。在修补时,“要遵照原作的艺术特点,揣摩作者的形神,一笔一墨,只是起到绿叶的作用。”

  2014年,有人听说了他精通古书画装裱技艺,专门找上门来。原来,那人之前因为装修,把一箱名贵字画放在了车库,后来大意遗忘了,一箱画作全部发霉。马兆海仔细一看,这其中有不少谭建丞、吴昌硕等大家的书法、绘画作品,十分珍贵。

  经过两个多月精心修补,18副残破不堪的作品只修补好了6件,重现了原作的“光鲜亮丽”。“如果保存得当,这些作品还能够保存个上百年完全没有问题。”在马兆海看来,也正是传统装裱术的独特之处,古旧书画重裱如延医治病,一般年代越久远的书画作品,受损程度越严重,就需要进行重新装裱。“古旧书画重新装裱必须经过精心揭裱修复,做到修旧如旧,才能再现原作的艺术风采,延长古旧书画寿命。不少古代的书法名家之作之所以现在仍能够留存下来,就是依赖于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前就已经发展起来的传统装裱技艺。”

  坚守老手艺希望开办手工装裱艺术学院

  马兆海的书画装裱修复手艺是从爷爷那辈传承下来的,“文革以后,政府重新重视文化建设,我爷爷就是从那时开始学习古旧书画装裱的。”随后,马家老爷子便将这手艺传给了下一代,年复一年,这便传到了他手里。

  在马兆海看来,装裱是最具有传承意义的一门技艺,装裱师肩负着对历史负责的使命感,发掘遗存,修复再造。“做这个必须要感兴趣,现在的孩子耐不下性子,所以很难做好。”近年来,马兆海也收过不少徒弟,可这是一门又苦又累、还乏味繁琐的手艺。很快,有的学了皮毛后放弃手工,靠机器装裱自立门户开店;有的学成后转行做起艺术品经营发了财……

  面对手工装裱越来越少甚至会消失的可能,他并不焦虑。马兆海告诉记者,接下来,他打算开办一所手工装裱艺术学院。“有些地方农村大学生就业难,我想招收一批这样的学生,来学院学习,手把手的教他们传统书画装裱修复。”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推荐更多

访古河北保定地区文物古建筑

建筑百科 2024-11-20 0

鸱鸮纹——中国传统纹样

东方文化 2024-11-20 十约日志 0

浅谈文物建筑的预防性保护

政策法规 2024-11-18 0

中国传统古建筑的八大形式

建筑百科 2024-11-18 0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