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什么是宋代贡院茶礼?

2025-07-03 14:50耕读盟20709

  宋代对于茶礼,对于文雅风尚到底追求到什么程度?


  除了宋徽宗著下《大观茶论》,在宋代科举中或许也能窥见一二。


  宋代科举实行“锁院”制度,考生们禁锢于贡院50余日,既是改变命运的50日,也是50日的高压牢笼。


  锁院中的“茶礼”,不仅是礼仪,也是维系考生生理与精神平衡的核心媒介。考生们每日“晨昏二茶”,晨茶提神,唤醒昏沉神志,昏茶安神,缓解应试焦虑。



  茶汤由官窑青瓷盛装,象征“器以载道”;茶渣需集中掩埋于贡院“净地”,违者以“亵渎斯文”论罪。


  那茶汤的滋味,分明浸透了士子的忐忑与希冀。


  晨昏二茶时,需举行奉茶仪式。考生躬身接盏,双臂需低于耳垂,盏不得过肩。此为以体正心”的儒家训诫。


  茶具的形制亦隐含秩序:青瓷茶盏素朴无纹,呼应“清廉俭德”的士人价值观;而茶汤分配由巡茶吏严格监控,七分满为常态,满盏则暗含考场异动警示。


  巡茶使是宋朝特有制度,与“巡查使”相近。该职位多为退休的翰林兼任,负责防止作弊与教化学生。


  他们是暗处的猎鹰:翻检茶盏内壁是否暗藏夹带,审视茶托夹层可有玄机;观察分茶深浅,七分满意为“平安无事”,满盏则成“事有蹊跷”的暗号。


  也是仪态的判官:接盏需双手高举过肩,肩线不得越耳;饮时不得有声,茶碗不离案几。若谁手颤如筛糠或饮如牛汲水,卷宗上立时便添一笔“心浮气躁”——科举场上的品行考评,便在杯盏起落间定下乾坤。



  宋代的医书上,也有着对茶礼道德的规劝。


  烟雾缭绕的宋代贡院,空气中弥漫的不仅是茶香,更有一股无形的、令人屏息的压力。


  医官们熟读《太平圣惠方》,皆知茶性本寒,能“醒昏聩,涤浊扬清”,是提神醒脑、舒缓焦虑的良方。


  然而,当这寻常药草汁液注入贡院的青瓷官盏,其本真的药理便被一双无形的手悄然篡改。


  朝廷的谕令与考官的宣讲,日复一日地在狭窄的号舍间回响。晨起那碗浓得发苦的提神茶,不再仅仅是驱赶睡意的汤药。监考官肃立在旁,目光如炬,宣称此乃“皇恩浩荡,特赐醒志之汤”,意在“唤醒尔等济世安民之宏愿”。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寻常茶渣,在贡院中也仿佛成为了神圣的代言。


  每每喝完茶,考生们需小心翼翼,将其恭敬地捧至贡院深处指定的“净地”,如埋藏珍宝般深深掩埋。


  若有疏忽,随意丢弃,便是触犯“亵渎斯文”之大忌,轻则招致申斥,重则前程尽毁。角落里供奉着的粗陶茶碗,亦不再是简陋器皿,而被赋予了“清廉俭德”的象征意义,无声地提醒着士子们应恪守的品格。



  于是,在这弥漫着茶香的封闭牢笼里,文人的精神世界被悄然重塑。每一次躬身接茶,每一次无声啜饮,每一次对茶渣的顶礼膜拜,都像一把无形的刻刀,日复一日地雕琢着他们的身姿与心性。


  苦茶的滋味,不再仅仅是舌尖的感受,更成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一圣贤箴言的强制注脚。药香弥漫处,无形的道德枷锁已然铸成,紧紧缚住了贡院中每一个渴望跃龙门的身影。


  宋朝的茶,既有着风雅,也有着懦儒;有着雅志,也有着滑稽。


  一盏贡茶,半部科举沉浮录。


  当茶寄托着文化,呈现的是从物质需要上升到精神文明的一种斑斓的美好。但对于任何一种文化来说,过度诠释都是大忌。


  晨昏二茶,如果用作放松神志,便是雅事,可带上了规矩的枷锁,那便成了滑稽的做作了。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其他更多

穿越千年的十座宋代古建筑传奇

建筑百科 2025-05-30 0

宋代如何鼓励科技创新?

历史解说 2025-05-29 0

宋代茶碾学的慢哲学

茶道 2025-05-28 0

推荐更多

古代的钟鼓楼起什么作用?

历史解说 2025-07-16 0

中国古建筑牌坊:历史长河中的文化丰碑

材料百科 2025-07-16 云纹 0

山西古建筑报国寺:唐韵流芳的千年梵音

建筑百科 2025-07-16 景佳 0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