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产品信息为企业发布,具体信息请与企业核实为准,拍下前请务必与相应企业确定!
张超,字弘隐,江西上饶人,自幼喜绘画、雕刻,师从赵华新(三藏),早年从事石雕工艺,题材多如砚台、茶壶之类。二十岁至姑苏学艺,遍访名师,作品集众家之长,风格特异,因其身有才学,饱览诗书,作品中透露着浓厚的禅佛意境,兼之选题讲究,高雅处阳春白雪,通俗处下里巴人。故而,张超本人亦被称为当代“江西四绝”之一。
张超大师回忆,自上中学之时,便喜雕刻,常到河边挑选材质松软的石头,以小刀等粗简工具刻“开封府印”等文字或图案,虽是儿时玩乐之事,但雕刻的天赋便在此期间萌芽,并迅速增长。进而,因雕刻所需,书法以及绘画等诸多爱好也正是在此期间同时培养而出。
因自幼有此志趣,张超大师自完成学业之后,终于得偿所愿开始随民间工艺师傅学习石雕,总因阅历所限,难有大的突破,遂决心遍访名师。自此,足迹遍布江浙、求艺当代名家,其中便有赵华新(三藏)大师、上海工艺美术大师袁耀,后因机缘至国际工艺美术大师蔡云娣大师门下学艺。苦心人,天不负,这过程甘苦自知不必言说,可喜技艺终有所成。
十年当如一日。张超大师自述,于从师学艺的闲暇之时,自修诸多美术理论及传统诗词国学类丛书典籍,外修技艺,内修涵养,历经十年的学习、探索以及推陈出新,为日后的作品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弘隐大师极力推崇清末陈端友的石雕作品,言其百看不厌,亦是海派手法临摹的典范,除随师学艺,临摹名家之外,闭门造车必不可取,必须到大自然与生活中采集素材,于一花得其细腻,一草得其精致,一山得其灵气,一水得其走势,男女中得其精神,老幼中得其意韵,飞禽自有其形,走兽各有其态。以刻刀为工具,将胸中成竹赋予生命雕于颗颗顽石之上,便有了《十八罗汉》、《饮中八仙》、《抚琴砚》等诸多石雕名作。
接触橄榄核雕乃是08年之事。
2008年,成立“弘隐山房艺术工作室”,接触核雕,于早期便做些曾石雕过的老题材,如:《十八罗汉》、《饮中八仙》。但因本性不甘守旧,后来便产生了诸多新的想法,先后完成了《闲品红楼》、《二十四禅》等作品。于此之后,便产生了个大胆的想法:用这方寸之物,掉一件前无古人的作品,便是这套——《五百罗汉》
构思是最为困难的一步,为此,需查阅诸多佛教典籍,观阅大量前人作品,包括雕刻、绘画等,待构思完善之后,进行初步设计,然后修改定稿,再经过精细选材,终于可以起手雕刻之时,已是2010年8月。
寒暑不辍,历时四载,此作已于2014年9月正式完工。除两颗配珠之外,余下108颗,皆以人物为主,风景为衬,选佛教500罗汉为主题,雕以经典佛教掌故,中间穿插花鸟鱼虫,更有飞禽走兽相随,自比丘晨钟起客,至暮鼓一天而终,讲经问道,无具不陈。
佛说,修行之境一是“落叶满山空,何处寻行迹”,再至“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终才至“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的无相无我之境。此皆是佛家悟道修禅之说,近人王国维亦曾发挥此传统,言人生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乃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第二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三境。无论俗家还是释家,追寻莫不是返璞归于自然,自有所成,便是远离颠倒梦想吧。此作遵循此意,有开禅悟道,有修成正果,有面壁沉思,有讲经论道······每颗橄榄核之上,或雕一两幅、或雕两三幅,景中有画、画中有景,每幅画面之中,又或雕一两人、或雕三五人,或随飞禽、或有走兽,颗颗展开来看,俱是美图。
明代有魏学洢赞王叔远之核雕巧夺天工,倘若见如今五百罗汉技艺之精湛规模之雄壮,岂不惊为天人。
张超大师自述,漫长的创作过程之中,所耗心力、体力甚大,但庆幸能把此作完成。当今社会多尚物欲,万幸自己心有执着。也正是因了这份执着,才能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惧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