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我要提问 知道问答首页 频道列表

古代什么情况下会建廊子?

已解决1回答4037点击

2019-09-03 09:47 已解决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廊子,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陪衬建筑、实用建筑。它没有墙壁,两面或单面可以看通,而没有墙壁之遮挡。廊子不住人,也不办公,而是一种交通建筑隔挡。它能将各个分散的建筑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比较大的整组建筑群。另外可借以防止阳光暴晒,躲避倾盆大雨,在廊子里往来行走很舒服,既通风又空气清新,最重要的是群组建筑有它来陪衬,使建筑即能达到壮观与华丽的程度。

最早的廊子是从挖掘西周的遗址中得知的,当时在一大组庙宇当中建有中廊。中廊起到上述的作用。自周代以后各代,廊子建设越来越多起来,唐代在大组建筑群中,常做出回廊式的庭院,把主要建筑的殿阁用廊子包围起来,廊子就成为又分又隔,又围又通的隔挡空间的建筑。唐代以后逐渐成为定局,成为“回廊制度”。

此外,唐代还常用斜廊,到宋代、金代常常用中廊式。两座大殿之间,用的廊子谓之中廊式,后来逐渐演变为“工”字形,所以“工字形”之成功,乃有中廊之渊源也。廊,也是独特的,我国四川乐山石壁画的雕刻,唐代佛画上的绘画都可见到它的。在两座大佛殿之间,一座高一座低,二者相连终必用廊子,这种廊子即成为斜廊;另一种是如果一座大佛殿的台基特别高,其两侧面的平地由此进入大佛殿必做斜廊方能登上台基进入佛殿,否则上不去,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做出斜廊。到明与清两代,在建筑上常常用片廊、半廊或曲廊。在园林中常常做圆廊、角廊、高低廊,大佛殿与配殿都做楼阁,使廊子悬起,这叫做飞廊。这都是晚期建筑发展的结果,而且花样翻新了。

廊子应用得非常广泛,从合院建筑到大的建筑组群,都有廊子出现。其中有明廊、暗廊、短廊、单廊、片廊、双廊、回廊、飞廊、曲廊……等等,一般的廊子都有小方柱、花牙子、木栏杆、卷棚顶、复筒瓦等,轻巧华丽,使人留恋。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