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发表回复 发表帖子 互动圈首页 互动圈列表 频道列表

孔子是如何删定六经的

楼主 yulinna0825

  一、孔子把他当时所能见到的夏书、商du书、周书,——涉及从唐尧一直到秦缪公的一千六百年间的大事(缪公到孔子有一百年)——进行了篡选而得到百篇,是为《书经》,汉代以后称《尚书》。孔子对这些官方文告的系统编纂和整理,被人们叫做“孔子删书”。

  孔子删书的原则是:内容重复的仅取其一,其他的不取;他觉得不必流传后世的也不取;

  而那些未被选入的,其后是作为《逸周书》留存传世,《逸周书》亦有百篇之数,在秦始皇以前并没有任何散佚,时至今日也还能读到其多半,只不过《尚书》被孔子作为“教材”而传播得更广。

  二、孔子的删定《诗经》。孔子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末期五百余年间的诗——包括官方的、贵族的和民间的,共三千余篇,筛选、精编成了《诗经》。

  其中包含了三百零五篇诗,分作风、雅、颂三大部分。《诗经》朗朗上口,便于人们记诵,秦始皇下令“焚书”以后,尚有很多人能背诵出来,到汉朝建立,治《诗》者有齐、鲁、毛、韩四家。我们现代人读《诗经》,应该以一个叫《毛诗诂训传》的版本为主。

  如果说这部《毛传》里的“诗序”距离孔子原话还有点距离,那么1994年由上海博物馆从香港收购入藏的楚简里有一篇《诗传》,则乃孔子向弟子讲《诗》的原话。

  三、关于“礼经”。现在我们说的“礼经”,包括《周礼》、《仪礼》、《礼记》三部书。

  《周礼》、《仪礼》是周公所作(后世有增减)。《周礼》讲周代的官职制度,其文体是骈体。《仪礼》讲起居跪拜之礼,文体是散体。《礼记》是汉代人所辑,但主要是战国时文存,是一些关于礼的阐述。

  孔子追迹三代之礼,对残存篇什悉心整理以传弟子。他在向弟子传授残存的《周礼》、《仪礼》时,多有阐述,战国、汉代儒者或记之,或自己再阐述,以成《礼记》。

  四、《乐经》成书的情况,要从《诗经》说起了。孔子编定了《诗经》以后,他把其中的所有诗篇,都加以重新配乐,“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所谓《乐经》,大略应该就是这些乐谱为主体吧,另外应该还有《韶》、《武》、《雅》、《颂》之谱。总之《乐经》的编定和成书,大约也是出自孔子之手。此书作为六经之一,当然很珍贵,可惜远在“秦火”之前,就散佚了。

  五、孔子晚年对《周易》很感兴趣,经常翻阅,以至于“韦编三绝”。《易》一类的书,在孔子之前原本远不止我们今人所见的传本《周易》那么多,比如有《连山》、《归藏》,都是,到了孔子赞《易》,乃专取文王所演的,而成《周易》之书,并且孔子还为上、下经文作了注解说明性质的“十翼”,即“彖传”、“象传”、“文言”、“系辞”、“说卦”等。孔子生前于《易》有不尽之意,司马迁在《孔子世家》里说他晚年“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六、关于孔子的修《春秋》。孔子“适周问礼”期间,也曾观览周史之书(列国史记都须上呈周室,所以孔子所见,囊括列国之史书也),与他们讨论史记旧闻,这也就为他日后修《春秋》奠定了基础。(当时与孔子同往周室的,有鲁国史官左丘明,他也翻阅那些丰富的史记内容,也参与关于史事原委的讨论。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