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文化的内容十分广泛,不同时代的家庭文化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结构。
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重视家庭文化的民族,几千年来所形成的家庭文化传统至今仍有其可借鉴的价值。其中大量家教、家训、家范、家规以及治家格言中所论述的内容,在今天仍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古代的家庭文化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重视胎教和早期教育。西汉韩婴所著〈韩诗外传〉记载了孟母怀孟柯实行胎教的事:“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西汉刘向所著《烈女传》的《周宝三母》篇里,也记载了周文王之母胎教的情况:“极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发胎教。”中国古代家庭关于胎教的文化思想,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孩子出生后,古代家庭都主张要加强教育,把孩子培养成伦理高尚、行为端正的人。
2、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历代有多不胜数的教子爱国的事例。宋代爱国名将岳飞20岁时为抗击侵略中原的金兵,壮志从军,岳母在他背上刺下“精忠报国”,教育儿子为国出力。宋代诗人陆游临终还为“不见九州同”而忧,要求儿孙们在宋兵收复中原之日“家祭勿望告乃翁。”明代科学家徐霞客之母,为鼓励儿子考察祖国山河,也为了不使儿子因孝顺自己而思念家乡,她以年迈之身带儿子起程,徐霞客在母亲的教育和鼓励下,出游30余年,对祖国的地理学研究作出巨大贡献。
3、提倡尊老爱幼的风尚。尊老爱幼是中华传统美德,古代文化要求家庭成员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在社会上要尊敬所有比自已年龄大的人。在尊老的同时,也十分强调爱幼,爱幼就是要正确地关心、爱护和教育子女,要爱子有道,反对宠爱、溺爱和放纵失教。司马光在家庭教育的专著《家范》中强调指出:“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故古人有言‘慈母败子’。”
4、弘扬勤俭持家的家风。古代家庭文化强调了“勤俭”的两方面主要内容:一是要勤劳,就是要勤勤恳恳、热爱劳动,不但把劳动看作是谋生的方式和获得财富的手段,而且把劳动视为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另一个是要俭朴,即不奢侈、不浪费、不挥霍、不铺张、不贪图安逸、不追求享乐,即便经济上富裕,也以俭朴为荣。
5、培养诚实守信的品格。诚实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也是家风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诚信”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无信不立”,家庭也是一样,有了诚信的家风,就能够培养和陶冶具有诚信品德的人才。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传统中,尤其重视道德品质的陶冶,在子女幼小时,许多父母以自身言传身教为示范,注意在家庭生活的潜移默化中,陶冶子女良好的道德品质。
6、激励勤学好学的精神。“励志勉学”、“诗礼传家”,是中国家庭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要求,它不但在知识分子家庭中,在广大劳动人民的家庭中,“识书知礼”也是人们追求的一个高尚目标。一个具有勤奋好学的风气的家庭,将一切可能利用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对知识的追求上,使家庭中的每一个人在勤奋好学中不断得到提高。总之,追求享受与玩乐在传统家庭文化中受到批判,被认为是“玩物丧志”,而勤奋好学则受到鼓励和提倡,被认为是“志存高远”的表现。